•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文化部召开“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现场会
发布时间:2009-12-09

12月6日,文化部在深圳召开“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现场会议,学习深圳创新思路、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做法,交流各地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倡导服务创新,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文化厅(局)分管厅(局)长、省级图书馆馆长;计划单列市、部分省会城市、地级市文化部门负责同志和图书馆馆长参会并实地考察了深圳“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一、深圳“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是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

2003年到2008年,深圳市投入资金约10亿元建设“图书馆之城”,“目的是建立覆盖全市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市民出门1.5公里范围内就有一座图书馆。截至2008年底,深圳市共有604座公共图 书馆,其中3座市级公共图书馆,6座区级公共图书馆,595座基层图书馆。区级图书馆的覆盖率达到100%,街道级图书馆覆盖率为63.6%,社区级图书馆覆盖率为85.1%。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激发了深圳市民的读书热情,图书馆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截止2008年,深圳各级图书馆外借册次达到618万册,人均外借册次0.7册件,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次数为39694次,参与人次194万。到馆人次为1635万,人均访问量达到1.86次,网站点击率为275万次。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深圳公共图书馆为提高公民素质,建设学习型城市,促进深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深圳在大力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进程中思路创新的产物,它的主要经验是:

1、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创新,使深圳市民可以就近、便捷地办证、借还图书、查阅信息,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因读者得到分流,中心图书馆可以集中精力开展分层服务、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2、实现了图书馆管理创新,为图书馆体制改革探索新路。按照目前分级财政体制,深圳市、区县、街道、社区各自负责本辖区图书馆建设,经费划拨、人员编制自成系统,制约了图书馆整体服务网络作用的有效发挥。“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则突破了分级财政体制的束缚,市财政统一投入,由深圳图书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机制改革做了有益探索。

3、实现了图书馆建设模式创新。自助图书馆为统筹规划图书馆布局,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按照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每1.5公里范围内应有一座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可布局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扫除图书馆服务的盲点,使城市中心图书馆的服务和功能“一竿子插到底”,是借助新技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一项创新。

二、各地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创新和经验

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各级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亮点和增长点。

1、总分馆模式。全国主要城市图书馆都已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总分馆制,主要有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一卡通”模式,以浙江嘉兴为代表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以吉林为代表的区域图书馆联盟模式。

2、行业分馆模式。国家图书馆自1999年与人事部合作创建国图人事部分馆以来,已陆续与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民航等合建了部委分馆,积极开展决策服务。同时,还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在各地设立了十几家数字分馆。天津图书馆与公安、武警、工商、残联等部门合建行业分馆,开展延伸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3、流动服务模式。各地普遍开展了流动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等流动服务,与阵地服务相配合,使图书馆服务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广东省2003年启动流动图书馆建设,采用政府出资购书、省馆依托物流负责实施,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输送图书,以半年为周期在各馆间流动,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山西、湖北、甘肃、江西、重庆等地也开展了面向农村基层地区的图书流动服务。

4、普遍开展讲座、展览、培训。为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近年来,各级图书馆还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开展讲座21167场,参加人次达到495万;举办展览8263次,参观人次1387万;培训10486次,培训人次146万。国家图书馆主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已举办8年133场,听讲部长达一万多人次,得到广泛好评,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表扬。

5、积极开展参考咨询和网上咨询与文献传递服务。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做得比较突出。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依托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

三、进一步推动创新,提升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图书馆建设,拓展图书馆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方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会议要求:

1、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科学规划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除借鉴深圳自助模式,要继续大力推广总分馆制、行业分馆、流动图书馆建设,依托网络开展远程服务,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上海、广州要先行试点,以世博会和亚运会召开为契机,建成一定数量的自助图书馆系统。其他城市图书馆根据经济条件和自身实际选择采用。

2、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提高数字信息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流动服务,有效解决基层地区看书难问题;开展讲座、展览和培训等工作,强化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3、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结合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新思路,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把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图书馆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加强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新闻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