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津沽大地奏响文化强音
发布时间:2010-10-26

  ■ “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支出89.6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

  ■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十五”末为80.17亿元,到2009年已增长到255亿元,年均增长26.5%

  本报讯(记者 李川)“十一五”时期是本市呈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组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津沽大地奏响文化强音。

  思路清晰、政策明确、措施有效,本市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出良好环境。

  2009年,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天津市第一批文化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计划》。

  2009年12月23日,天津市委宣传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签署《支持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解决文化企业发展和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的融资难题。

  “十一五”期间,本市出台了《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实施意见》《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文化体制改革是“十一五”期间的“重头戏”,在体制的转变中,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十一五”期间,本市率先在全国完成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转企改制。成立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并与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开展跨地区合作。

  47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企改制,报刊发行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划转电影公司和津源影视公司,成立天津北方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广电两局合并,组建了新的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完成区县文化、广电、出版三局合一,组建了新的区县文化(出版)广播影视局;在组建天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的基础上,积极组建区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

  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市场主体。组建北方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融资平台。
  
       组建北方动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通动漫制作、播出、发布环节。采用资产入股和划拨的方式,将科技翻译出版社和区县所属12个新华书店吸收到天津出版集团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推进报刊宣传经营两分开,组建天津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今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民营剧团孵化产业基地,为近百家民营剧团提供演出场地,一大批民营剧团快速成长,成为展示“津味文化”的有生力量。对天津报业印务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天津北方报业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以机制上的先天优势进入市场。

  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为本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3D影视创意园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家级文化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天津。

  今年3月份,本市召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推动会,推出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首批40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5亿元,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区加紧建设,滨海高新区文化产业聚集区、天津创意街、天津音乐街、盘龙谷文化影视城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文化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目前各类文化企业已经超过两万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0万人,已初步形成了由文化创意业、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文化会展业、艺术品交易业等八大门类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的快速提升,使本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十五”末为80.17亿元,到2009年已增长到255亿元,年均增长26.5%;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从“十五”末的2.17%增加到3.4%(2009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十一五”期间,本市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收获累累硕果。

  “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支出89.6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

  规划建设天津文化中心,建成中华剧院、天津音乐厅、今晚传媒大厦、数字电视大厦一期工程、天津电影艺术中心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市级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在节假日里,全家人聚在一起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已经成为津城百姓新的文化休闲方式。

  成功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迎北京奥运会等大型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歌咏活动。作为全国国庆献礼的重点剧目,由市委宣传部、天津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大型史诗电视剧《解放》,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地方台黄金时段播出,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并荣获金鹰奖唯一最佳电视剧奖。此外,电视剧《玉碎》,电影《我的左手》、《千钧一发》,京剧《妈祖》、评剧《寄印传奇》、话剧《望天吼》等230多部精品力作,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文华奖、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各类演出超过2万场。

  年创作发表文学作品500部(篇)以上。年均出版图书3950种,19种津版图书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7种期刊获中国期刊奖,2种期刊进入国家百种重点期刊行列。

  “十一五”时期,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基本建成100个乡镇文体中心、2968个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稳步推进。

  天津图书馆建成56个社区分馆、84个行业分馆和“家庭虚拟图书馆”系统,延伸服务到基层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财政补贴超场次演出7000万元,送文化下基层演出每年600多场次。实现全市有线电视“一城一网”,基本实现数模转换,有线电视用户达26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220万户。开办手机报、北方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

  2007年7月市文明委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随即在全市展开。

  全市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配合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自觉清除卫生死角,清整楼道庭院,拆除违章护栏,清理私搭乱盖,主动为打造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城市环境做贡献,形成了全民动手、全员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三年多来,“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已经成为本市历史上开展时间最长、参与面最广、最深入人心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天津人民共同行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改造天津人精神面貌的伟大实践。

  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文明委颁布实施《天津市民文明公约》、《天津市民行为守则》。全市各级文明办组织广大市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践行《公约》、《守则》”活动,有力推动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市120万人次参与“看家乡新貌 促天津发展”主题教育活动。380万人次踊跃参加“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全市共组织各类演唱2.3万场次,唱响了热爱家乡、建设天津的主旋律。

  在第一、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本市范玉恕、徐伟、张丽丽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孔祥瑞等1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学习道德模范、学习身边好人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

  实施《天津市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市容环境、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建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重拳出击,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青少年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2010年10月2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