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文化阳光暖民生
发布时间:2011-10-09

  金秋的阳光播撒在初露新颜的建筑群落,端庄典雅的文化场馆、活力动感的阳光乐园,清新与大气相得益彰协调呼应。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文化中心项目,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大剧院和阳光乐园现已完成外檐装修,时有市民驻足观看,期待着不久之后一个文化盛景的完美启幕。

  文化是发展的血脉。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不仅要抢占经济建设的制高点,也要抢占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的文化惠民工程,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日新月异的津沽大地勾勒出一道道靓丽风景。

  文化强市,硬措施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在天津的腾飞中,文化因素已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天津这座有着六百年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奏响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精彩华章。

  活力 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双提升

  改革创新,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文化内涵的精髓;服务人民,则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天津每年都有大手笔。四年来,仅市级财政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就达177亿元,天津进入历史上文化设施建设最多最快的时期。

  滨湖剧院、小白楼音乐厅、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作为城市新名片的天津文化中心将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电影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曹禺故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等成为文化设施新亮点;全市新建和改建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中心20个,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75个,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0个,地域覆盖率100%,市级公共图书馆总面积12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94册,居全国第二位。

  “咱们的流动书房又送书来了。”日前,体院北社区的徐大爷在家门口乐呵呵地取走了他需要的两本养生保健书籍。徐大爷口中的流动书房,说的是天津图书馆建立的汽车图书馆。

  从2007年开始,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天津图书馆发挥区、街道、居委会各方优势,建立社区分馆,以示范点带动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陆续建成了56个社区分馆。同时,建立分馆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两部汽车作为汽车图书馆,在50余个服务点常年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使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借到市图书馆的图书,实现了分馆与市馆的“通借通还”。2008年,又开通了家庭虚拟图书馆,将现代化、个性化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送到市民家庭。

  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让群众及时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

  2007年12月28日,本市的博物馆、纪念馆率先敞开大门,永久性免费面向公众开放。由此,天津成为全国成批免费开放市级文博场馆的首个城市。免费开放使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各馆参观人数与免费开放前相比,天津博物馆增长约10倍,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增长2.5倍,天津鼓楼增长5.5倍……

  新一批公益性文化场馆正在开启“免费大门”。2011年年底之前,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等市级公益文化设施,16个区县的29个公共图书馆、18个文化馆和209个街乡镇文体中心(文化站),全部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天津美术馆建成后,也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潜力 文化惠民工程延伸到最基层

  文化服务延伸到最基层,不断扩大受益面,这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3项指标均实现了100%覆盖率,走在全国前列;在城区,220万电视用户实现了数字化转换,转换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本市在数字电视中成功开播“文化共享”栏目,全天24小时播出,成为国内首个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文化信息资源的地区,市民通过电视机可自主选择收看文化信息、新书通报、名人故居、天津民俗等八个专题的内容。

  “农家书屋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村里的水产养殖户比较多,科技书籍越多越好。”宝坻区马贵庄村农家书屋意见簿中经常有村民留言,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村民们离不开的生活一角。宁河县薄后村村民发现种植的反季节黄瓜的叶子黄了,到农家书屋查找资料,结果发现是因为黄瓜缺钙,按照科普书籍的指导对症下药,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农家书屋是本市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2008年建成300个试验示范点,2009年完成1300个农家书屋建设,2010年又建成1600余个农家书屋。目前,本市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每村一书屋,图书、音像制品和报刊种类齐全,到农家书屋“充电”、休闲已成为本市广大农民的新时尚。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农民看电影和经常性参加文体活动不再是难事。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成立,农村电影放映队伍扩充,本市已实现涉农区县数字放映设备全覆盖和“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目标。同时,采取市区两级财政补贴的办法,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水平较高、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需求。

 

  动力:群众文化带来绚丽生活

 

  不论是城市小剧场,还是农村小舞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活动是繁荣城乡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本市大力扶植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品牌为广大市民搭建了参与平台,呈现出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向社区传递、向农村辐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局面。前不久举行的天津市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以“群众文化优秀节目大串门”为特色的全市社区优秀节目互动展演精彩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品位、有特色、有新意的群众文艺精品。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洋溢着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天津人的生活增添了绚丽色彩。“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社区文化艺术节、老年文化艺术节、合唱艺术大赛、农民艺术节、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等等,吸引了各界群众踊跃参与。

  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相结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相辅相成。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本市已建成3900多个村文化室,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建一个文化室、配一批乐器、建一支队伍,种类齐全的实用乐器充分满足了农民们的心愿,一支支文化骨干队伍活跃在乡间村镇。

  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每个社区村镇都有自己的文艺明星,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在群众文化舞台上一展身手。重心放基层,群众当主角,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不断激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文化为天津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天津腾飞在灿烂的文化星河之中。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2011年10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