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从“阅读”到“悦读”——各地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综述
发布时间:2010-01-12

图书馆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学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何改进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中心任务。近年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不用跑来跑去;利用电子书阅读器下载电子资源,可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日益便捷、完善的借阅服务让人们更充分地享受“悦读”的过程。

打造“永不关闭的书房”

不久前,深圳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创新高科技产品“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获得国家第三届“文化创新奖”,并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这项新系统引起社会关注。

凭身份证申办读者证,即时办理借书手续、获取图书,可将所借的图书归还到遍布全市的任意一个自助图书馆……通过一台“自助图书馆”,市民可享受自助申办借书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自助预借、自助查询5大自助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使深圳向“图书馆之城”迈进了一大步。

深圳图书馆馆长吴?介绍,自助图书馆最大好处就是不占地方,不费人工。一台机器占地不到7平方米,费用30万至50万元,可以根据情况摆在不同地方,方便了市民,也减少政府成本。

这种被群众称为“永不关闭的书房”的自助图书馆,目前在深圳安装了几十个,遍布深圳六区的社区、街道,范围涉及大型社区、工业区、商业区、城中村及地铁枢纽等人口稠密地方。据统计,从2008年4月深圳首台自助图书馆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共办理读者证1.5万张,服务读者51万人次,处理文献130万册次,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图书馆一年的工作量。自助图书馆借书量占深圳图书馆在馆借书量的17.49%,另外还有以前没有借阅记录的7000多册图书也被重新利用,激活馆藏达到38%,达到了“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效果。

“自助图书馆系统使用时间还不长,在技术支持、运行维护等方面还待不断改进提高,希望深圳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研究,继续完善,逐步降低成本,完善运行维护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为各地提供更多的经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各地要从中汲取开拓创新的理念,用于指导图书馆实践,创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服务模式。 

延伸服务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

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各级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加强服务的亮点和增长点

总分馆模式。上海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为分馆,实行总分馆“一卡通”,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财政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浙江嘉兴市突破体制约束,实现各级图书馆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吉林图书馆与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建立区域图书馆联盟,建立跨系统的分馆,共享文献资源、服务,盘活了有限的资源,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行业分馆、专业分馆模式。国家图书馆自1999年与人事部合作创建国图人事部分馆以来,已陆续与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航局等合建了部委分馆,成为开展党政军咨询的有效方式。同时,还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在各地设立了十几家数字分馆。天津图书馆自2005年以来,大力推进分馆建设,开展延伸服务,与公安、武警、工商、残联等部门合建分馆,并开设专门面向农民的农业图书馆。

流动服务模式。广东省2003年启动流动图书馆建设,由省政府出资购书、省馆依托物流负责实施,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输送图书,定期在各馆间流动,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政府投入的经济效益。

为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各级图书馆还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国家图书馆主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城市课堂”讲座、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乡土课堂”、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长春市图书馆 “城市热读”讲座、成都图书馆公益讲座、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传统文化讲座等已成为各地颇具影响的文化服务品牌。

新技术带来全新阅读体验

2009年9月9日是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纪念日,走过百年的国家图书馆实现了由传统服务走向更加现代化的服务。

在国图,新技术帮助读者实现全新阅读体验:在敞亮、现代的新馆数字共享空间通过电脑查阅馆藏,尽享数字图书馆带来的便捷;轻点屏幕,即可读报、看杂志、欣赏四库全书、查看政府公开信息;通过手势在虚拟现实阅读站翻阅电子图书……不在北京,或不能亲临国图的读者,可通过掌上国图、数字电视、国家数字图书馆及其分馆、世界数字图书馆等享受国图的信息服务。

把优秀的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传输到基层,文化部与财政部于2002年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辟了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共享工程不仅有效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还为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提供了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4.7亿元用于工程建设,建成覆盖全国所有县、乡、村的服务网络。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75.7万个,资源总量达73.91TB,其中县级支中心达到2814个,覆盖率96%。

各地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部提供的数字显示,2008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达2819个,总藏量5.5亿册(件);书刊外借2.31亿册,流通人次2.81亿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计算机台数总计达10.1万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现代化水平普遍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开发、传递与服务支撑。对于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来说,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建设,拓展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2010年1月12日)
网络报道:11条相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