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芬兰孩子的高阅读能力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7-11-18

芬兰很小,550万人口,仅是北京的四分之一;芬兰又很大,大到能把教育做到世界顶尖。特别是在PISA测验(国际学生能力评估)中,芬兰15岁学生的阅读能力常居世界之冠。那么,这个北欧小国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能力全球领先?

学校注重“互动”的阅读课

一群小学生在学校,可以不限场合、不限姿势、不限书目,随意阅读。

这是我参观芬兰小学时,学生在一起阅读的场景。看着他们趴在地上阅读,我有点不习惯。二年级老师告诉我:“在芬兰,这很正常,小学低段的学生一周有两节自由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走道、图书馆、角落,任何他们想待的地方看书。”如此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在自我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够随时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这就是芬兰阅读课的最大特色——鼓励孩子在互动场景中享受阅读。

芬兰母语大纲对互动和阅读兴趣的强调远远多于我们。例如,尽管我们的标准中也提到了互动,但我们对互动的理解还略显不够,孩子被固定在座位上,无法分享就无法得到同伴的正向反馈,阅读变成了一个人的围城。而芬兰学校的阅读课,把互动当作一种学习方式,随意走动、及时分享、现场讨论。

 这或许是因为两国对阅读的本质理解有些许差异。我国的大纲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芬兰的大纲认为,语文兼具社会性与工具性,正因为语文的社会性,那就要求语言的学习、阅读和教学,不能脱离情境,强调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语言和文本的学习;也因为语言的社会性,互动的学习方式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家长给孩子阅读自主权

每一个芬兰孩子的第一本书大多数都是政府赠送的,政府希望孩子从小在父母的吟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阅读的乐趣。

在孩子幼儿时,芬兰父母喜欢每天晚上都给他们讲故事。能做到这一点,对父母的素质要求很高。据芬兰教育部统计,芬兰有87%的在职人员,是高中及以上学历毕业,其中有42%的芬兰人受过高等教育。这样相对高素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与此同时,孩子看什么书,芬兰家长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判断、选择。我的芬兰朋友向我讲述她的做法:“孩子上小学后,我经常带他们去图书馆,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芬兰家长很少会以成人的视角去帮孩子选书。成人是用自己的经验来看世界,可是孩子是用想象看世界,我不认为成人有这个权威代替孩子做选择。”

芬兰孩子的阅读能力确实世界第一,但当外界向芬兰家长追问背后的秘诀是什么时,很多芬兰家长表示,并没有什么培养孩子阅读的技巧,最大的优势来源于芬兰学生有很多自由时间,假期多,上课时数少,没有补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阅读的道路上自我探索。芬兰的小学生下午1、2点就放学了,中学生3点左右放学。他们都没有太多的家庭作业,比如小学生花15~30分钟就可以完成家庭作业,中学生要半个小时。

社会构建优质阅读生态圈

在生活中,我同样感受到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芬兰的社会福利体系构建出一个阅读生态圈,让孩子与图书多接触。比如芬兰7岁的孩子就能办理借阅卡,他们可以去市区或社区图书馆借阅,即使社区图书馆里没有你要的书,只要在图书馆网页上预定,过几天,这本书就会已经在离你最近的图书馆或者你指定的取书地点了。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一本书,在续借了三次之后,图书馆的电子系统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图书馆帮他订购这本书。家长只要付款,他们就会为孩子购买、邮寄到家!这些以人为本的做法,让人不禁感慨,芬兰真是读书人的天堂。

如果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不方便去市区图书馆,那就让流动图书馆来到孩子身边。在芬兰,流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受孩子和家长欢迎。事实上,即使在人口稠密的芬兰南部,或市区,也有很多流动图书馆的停靠站。全国境内150所流动图书馆和超过1.25万个停靠站,让流动图书馆一年内可行驶5万公里行程,定期为了每个孩子送去阅读资源。这些流动图书馆多以大型巴士为载体,不仅提供了各种书籍、杂志、报纸及音像材料,同时也配备阅读椅、沙发,搭配了特色的休闲空间,就连音乐都不会少。这个举措无疑将芬兰人奉行的公平享受文化资源的内核落到实处。

如今,芬兰从学校里的自由阅读,到创造鼓励阅读的家庭小环境与社会大氛围,再到遍布全国大城小镇的图书馆……阅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以孩子为出发点、全方位打造阅读生活方式的考量。

就这样,孩子通过阅读,飞到太空,潜入蚁穴。

新闻来源:《现代教育报》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