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共和国60华诞:天津图书馆 知识的乐园 阅读的天堂
发布时间:2009-09-15

  2009年共和国60华诞之际,天津图书馆也迎来了一百零一岁的生日。作为中国创建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天津图书馆的历史变迁不仅代表着天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是反映天津文化教育水平、民众生活变迁的镜子,而正在建设中的新天津图书馆,更让我们充满了期待。

  天津图书馆大事记

  1908年6月9日(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直隶图书馆(中国长江以北最早的近代公共图书馆)正式开馆。馆址初设在河北大经路(今河北区中山路)直隶学务公所内。

  1918年9月,馆名改称“直隶省立第一图书馆”。

  1928年,馆名改为“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

  1929年春,天津特别市创办市立图书馆,颁布“市立图书馆计划大纲”,市绅王贤宾热心赞助图书馆事业,廉价出让南开杨家花园住房一所共114间作为馆舍。

  1937年7月天津沦陷后,馆舍被日本侵略军强占,更名为“天津特别市立第二图书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更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经清点,仅有中文书十万余册,外文书四千余册。

  1948年4月,市政府将原法租界公议大楼拨交天津图书馆作为馆舍,于1948年4月局部开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全市仅存的濒临关闭的省、市图书馆各一所和1948年新建的天津图书馆逐步合并为“天津市人民图书馆”。馆址为承德道12号。

  1982年“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更名为“天津图书馆”。

  1991年,由天津市政府投资兴建,坐落于复康路15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可容纳藏书500万册(件)的天津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

  2009年规划中的天津图书馆设计规划占地约3.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可藏书1000万册(件),阅览坐席4000个,日接纳读者8000人次。

  曾经图书馆“一座难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全市仅存的濒临关闭的省、市图书馆各一所和1948年新建的天津图书馆逐步合并为“天津市人民图书馆”。馆址为承德道12号。1952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由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李霁野兼任馆长。同年7月,任命南开大学教授黄钰生为馆长,最终完成了图书馆(位于承德道的老天图)的组建。

  合并后的天津图书馆藏书约计40余万册,经逐步增长至今已达320万册。成为我国馆藏较为丰富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采购新书的同时,注意征集地方文献,陆续接受社会各界人士、藏书家捐赠图书,如任凤苞、周叔弢、张叔诚、叶石甫、顾维钧、石景宜等捐赠的大量中外文图书。

  在各方的努力下,老天图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不断壮大,藏书也日渐丰富,进入了一个稳定期。不过,随之而来的十年动乱,却使得整个中国变成了文化沙漠。然而,普通民众内心的求知欲却是难以遏制的。文革刚一结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骤然形成。在当时社会文化设施仍然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图书馆成为大家读书学习最好的地方。随着高考的恢复,天津图书馆成为很多年轻人聚集的场所。那时的读者想要到馆藏丰富的老天图读书,远非如今点击网络一般简单快捷,其艰辛也是享受网络时代方便快捷的80、90后们无法想象的。

  从那一时期走来的普通读者,如今都已年介不惑,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回忆:一到图书馆就拼命的借书,拼命的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去读书,去学习。借世界名著,借著名的小说,借《爱弥儿》、《巴黎圣母院》,借《悲惨世界》。

  因为当时借书,每人次只能借一本,为了能到阅览室看众多的开架图书,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老天图的门口就已排满了青年的学生还有青年的读者,坐在楼梯上等,一边看书一边学习,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则在六点半或者七点出来发座位号,八点半开馆以后,仍有没有座位号的很多青年都坐在楼梯上等待。这段时期天图的阅览座位,面对普通民众的知识渴求显得捉襟见肘。

  家庭有了微型图书馆

  现今的天图(1991年天图)坐落于复康路15号,于1991年建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当时可容纳藏书500万册(件)。

  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数据检索技术的发展,天津图书馆经历了飞速的变革。今天,普通读者在家中,只需点开天津图书馆的网页,便可找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图书信息,这样的便捷背后,则是天津图书馆新技术应用部、数字资源建设部技术革新的强力支持。

  新技术应用部承担了全馆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与维护、传统文献缩微拍摄、音像资料采集收藏与视听服务等工作。读者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检索到图书馆的文献,都要依赖该部的网络管理中心搭建的全馆网络设备支持。此外,一些重要文献的微缩拍摄,光盘形式存储的资料,均由该部门完成。据介绍,天津图书馆平均每年要完成10万拍以上的微缩拍摄,其16mm,35mm拍摄和冲洗设备也是业内领先。

  此外,数字资源建设部,则负责馆藏资源数字化和共享工程的天津特色资源的建设工作,同时,全面负责“天津文化信息网”和“天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肩负了天津市文化信息平台建设的任务。

  2009年初,天津图书馆最新推出的家庭虚拟图书馆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通过这一系统,读者足不出户,便可以量身订制各种信息,实现本地图书信息的管理。

  新馆里阅读成为享受

  “成为市民热爱知识的乐园”——这是《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对新的天津图书馆的定位。根据规划,占地约3.78万平方米的新天图将在天津市文化中心内傍湖而建,建筑内部将结合阅览功能设置七个采光中庭,寓意图书馆是知识的天堂,届时,天图的藏书将达到1000万册(件),拥有阅览坐席4000个,日接纳读者达到8000人次。强调图书馆是承载智慧的建筑,新天图立意构思为“智慧乐园”,最终将在功能上实现老年和青少年阅览共享。

  据介绍,新天津图书馆规划中考虑了更多的人性化设置,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效共享的同时,会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使图书馆成为进行各种交流及活动的平台。

  新天津图书馆位于公园中间,图书馆北侧是与湖面相接的步行者空间,建筑顶部不规则地排列着七个矩形的天窗,满足内部空间的光线需求,避开直射光照射却能感觉到室内的光线。同时每层各异的中庭设计,又使内部空间更加丰富。馆内将增设夜间返还书籍的处理平台,布置快捷先进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无论读者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

  新天图为儿童和老年新增了借阅专区。其中儿童借阅专区,设计成一个自由交流的乐园,满足儿童的需要。每个阅览室外面都设计了一个大平台,读者借完书后可选择坐在平台上,也可坐在设计的露台上,边喝咖啡边听音乐边看书,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