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2009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传统经典阅读与网络数字阅读
发布时间:2009-11-17

传统经典阅读与网络数字阅读      

       2009年11月3日下午,以“传统经典阅读与网络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第二分会场如约在广西邕江宾馆举行,会议分为主旨报告、专题发言和现场讨论三个部分,来自全国图书馆界的百余位同仁出席了本会场活动。分会场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图书馆馆长邱冠华主持。阅读不仅是个古老的话题,更与图书馆事业休戚相关,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同仁重视图书馆中阅读推广的开展,又疑惑于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图书馆该如何开展阅读活动的推广,因此,第二分会场受到了众多图书馆界同行的关注,人气颇高,座位频加,分会场进行得有序、高效、圆满。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深圳图书馆馆长吴?首先致辞。他指出,读者服务、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工作最为基础的核心内容,保障社会各群体民众的阅读权利,建立人人得以无障碍读书的阅读社会是图书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但在实际研究及工作中,有关读者和阅读、服务却是极为薄弱的环节。图书馆人要奋起直追、亡羊补牢,促进全民阅读事业的繁荣发展。今天以“传统经典阅读与网络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第二分会场就是图书馆人在阅读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 想成功吗?请深阅读吧!VS 纸书(生卒年1041-2018)?
  会议的第一部分是两个主旨报告,分别是经典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姚伯岳带来的《回归传统 呼唤深阅读》和数字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炜带来的《数字阅读——开启全民阅读新时代》。这两个主旨报告分别呼应了分会场主题中的两个部分,看上去大有摆开千军万马、大战三百回合的意味,慢慢听开来发现是两位报告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技术转型时期的图书馆事业及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
姚伯岳老师的报告娓娓道来。他指出,推崇传统和深阅读绝不是排斥网络,只是要清楚认识到网络阅读的不足和弊端,网络阅读本身并不是浅阅读,但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网络链接的跳转缺乏逻辑上的联系,容易带来精神涣散,而传统纸本阅读以及深阅读却能将阅读者带入神凝的境界,从而提高个人的学养。网络巨大的“阅读量”将人类置身于不安全感之中,甚至一天不上网人就惶惶然,仿佛漏掉了大事一般。相反,纸本阅读不仅带给阅读者美学欣赏,更能带来精神享受,不仅仅是书本的内容、甚至连书本的装帧、看纸本书的随意性、淘书的故事都充满了乐趣,甚至是阅读者的姿态都会给人带来美的感觉,但正在看电脑的姿态却带不来美的享受。深阅读中强调阅读经典,经典经过是千百年披沙拣金已经融入民族骨髓,提倡“多读书、精读刊、少读报”。同时,深阅读更可能给阅读者带来成功,于丹、易中天、当年明月就是通过深阅读一本本经典著作,走向了成功,从而引导了社会阅读的潮流。最后,姚伯岳老师强调,理想的阅读是深浅阅读相结合的、是掘进式阅读,每次阅读主题要相对单一、达到神凝的效果、达到对相关主题认识的升华、让阅读充实人生。
  刘炜老师的报告从古登堡的故事开始,带大家回到历史上的阅读发展,再加上炫丽的图文展示引人入胜。500年前,古登堡的新技术粗糙、不堪,普通大众避之唯恐不及,后来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阅读与我们常识中的图书并不是天然绑在一起的;新技术新载体的诞生绝不可能一开始就摧枯拉朽;图书馆并无生存之虞,因为至少它能成为图书博物馆,这样的话它将彻底告别阅读,如果它不想告别阅读,希望继续引领阅读,它就必须告别图书。当前阅读是被现代出版产业绑架了。出版业为了一己私利绑架了阅读。他们并非关心阅读,而只是关心图书的商品属性——能够带来利润。数千年来,信息载体的轻薄化一直是一个趋势,在信息载体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抱着积极理性的态度,而不是被盲目的怀旧所误导,被既得利益集团所挟持。弱小、甚至看上去丑陋的新技术正在带来新的阅读体验、新的交流方式、新的产业形态甚至新的社会关系。我们眼下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阅读革命。数字阅读是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是活字印刷革命之后的另一场革命,是信息生产力的再次解放。其影响,早已突破了出版发行、图书馆、媒体、传播等相关领域,而波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报告的第四部分,刘炜老师讲述了数字阅读和未来的图书馆,指出未来的图书馆必须在读者所在的环境中,图书馆不能固步自封,被捆绑在传统图书上,西方世界已经有人预言纸本书将在2018年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个转变的时期,图书馆要引领阅读还大有可为,图书馆的未来如何,现在很重要。
在两个主旨报告之后,现场听众分别就数字阅读是否能取代传统阅读、纸本书对比阅读资源的易得性之间的意义比较、云计算与阅读的结合点、电子书的储存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报告人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并启发了大家的思考。
  二.专题发言和互动环节
  分会场的第二部分是论文作者的专题发言。
  来自贵州省图书馆的徐迅老师的发言题目是《阅读之经典与经典之阅读——从北大、清华开列的经典阅读书目说起》,论文指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收藏经典、传承文明,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己任。引领大众阅读阅读经典,是实现其价值的必由之路。
  扬州大学图书馆的杨祖逵老师的论文《经 典 文 学 阅 读 困 境 之 分 析——基于单一阐释模式下的文化现象及对策》从经典文学阅读陷入困境的现象出发,认识到基于对经典文学的单一阐释模式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提出诸如建立多元化的经典文学阐释模式;建立富有想象力的经典文学阐释模式;引导读者实现对经典文学普世价值的认同;建立大众化色彩的经典文学阅读体验模式等对策实现经典文学阅读的复兴。
  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吴慧华老师的论文《大学生网络阅读文化负效应及其教育路径》是根据江西省五所高校在校1598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网络阅读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负面影响及成因,提出了破解负效应要加强网络认知、网络阅读选择策略、实施个性化、信息素质等教育路径。
深圳图书馆肖卫东老师向参会者报告了《数字阅读方式与优势》,他用生动的PPT告诉大家,几千年来,阅读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阅读对象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岩石、甲骨、竹简、纸张……但这次却真的不同了,阅读正在发生着革命。数字阅读内容首次从文字和图片扩充到了音频与视频,数字阅读方式首次将阅读内容与阅读工具分离开来。阅读内容不再受限于阅读工具,阅读、保存、传播都更加方便。人类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如此热爱阅读,也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如此热爱写作。数字阅读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和便捷性的优势。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习惯不习惯、数字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教育方式、生活方式。
  在互动环节,听众围绕着分会场主题及六个报告内容,提出了众多问题。讨论热烈直至散会仍意犹未尽。虽然预期的PK场面并未出现,但是分会场的作用得到了彻底的发挥。通过交流发现讲经典阅读的,不排斥数字阅读,讲数字阅读,也不是摒弃纸本。在这个交替的时代,图书馆更多的思考如何来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特别是阅读推广工作。大家形成共识,图书馆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