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探讨全球图书馆问题
发布时间:2009-11-26

       作为第十届深圳读书月三大峰会之一,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和深圳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首届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11月20 日落下帷幕。在为期4天的论坛上,60多位海内外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会聚深圳,从全球视野出发对公共图书馆发展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发展快速但不均衡 经费不足来源单一
  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1990年~2008年,内地公共图书馆经费总投入增加了15倍,但购书经费仅增加了8.89倍;在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上,2008年全国人均0.794元,其中上海最高,为7.612元,而全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却只有0.158元;200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501册,数量最多的上海有3.39册,最少的河南、安徽、西藏等省份只有0.17册,而国际图联公布的人均标准为1.5册~2.5册。
  陈力指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整体投入的,而在最需要信息和图书的农村,反倒在制度上缺乏保障。他说:“最近文化部组织对文化先进县的检查,有个县每年购书经费只有10万元左右,却耗资好几千万元建了个阅览室。”他认为,应当尽快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分级分层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和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此外,就目前来讲,内地的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只有政府的公共投入,而在国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有多种形式。比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从2001起举办的“国家图书节”,其特别之处在于资金由图书馆采取各种办法自筹,同时出版商也会出资邀请作者,举办一些小型的讲座或签售活动。
  互联网有助图书馆发展 新技术带来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轻易获取,曾有人质疑是否还需要图书馆?
  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伯特·史蒂文斯对此斥之为荒谬,她说:“在迎接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之时,我们意识到图书馆更适宜做终身教育的机构。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让我们成为信息社会的领头羊。”
  事实上,人们可以从20世纪末修建的巨型法国国家图书馆看到,未来的图书馆将不只是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还应满足人们的情报需求、教育需求和娱乐需求;图书馆将成为文献存储和传播知识的中心,成为终身教育和文化娱乐的中心。
  近年来,各国公共图书馆都加大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如美国的数字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全天在线服务,并可为社区之间、各州之间提供全国范围内的服务;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则以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为开端,经过几年的运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上海、深圳、中山、辽宁等地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成绩突出,并对周边区域起着一定的辐射作用,仅以深圳为例,2003年提出了“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战略目标,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市、区、街道、社区4级的公共图书馆网络。
  然而,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84%的人通过谷歌、雅虎、百度获取资料信息,且有90%的人对此表示满意,而使用图书馆集成系统的人仅有2%。OCLC副总裁王行仁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把双刃剑,图书馆既可以利用技术将资源最大化,但同时,图书馆也要面对各种搜索引擎的挑战。
  但陈力认为,相比其他搜索服务,公共图书馆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他说:“虽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但公众的信息意识、获取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即读者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同步提高,导致公共图书馆这个信息中心的使用率不尽如人意。这有待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共同努力。”
  未来需要图书馆 培育读者信息素养
  罗伯特·史蒂文斯已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任职20多年,她以时代变化说明图书馆的作用:“20世纪每个人在其一生中可能只有一至两个工作,工作经验主要局限于某个领域,工作竞争主要是地区性的。但在21世纪,我们发现一个人可能一生中会有10~15个不同的工作,必须掌握很多不同领域的技能,而且工作竞争是全球性的,所以自我导向和终身教育变成了一种合乎常规的做法。公共图书馆就担当着这么一个促使人们终身学习、让人们终身受教育的角色。”
  目前,如何提升读者选择、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积极努力的方向。罗伯特·史蒂文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将图书馆的角色定义为信息素养的培育者。因为信息素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能,全世界有这么多信息,我们必须教会人们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信息,怎样使用这些信息。”她认为,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公民公平、无障碍地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