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深圳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09-12-06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深圳市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政府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支撑来加以推进,初步建立起设施比较齐全、产品比较丰富、服务质量较高、机制比较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探索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新路子。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深圳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民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日益凸显,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诉求更为强烈。深圳首先对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一是开展一项研究,即文化权利研究;二是启动一项调研,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三是召开一个研讨会,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研讨会。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实际,制订一项指标,即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推出一个方案,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福利,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明确政府在其中的文化责任和工作定位。以此为依据,指导工作实践,从而使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能够先行一步,取得较好的成效。

       按照深圳制定的实施文化民生净福利指标方案,2010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文献总藏量将达到1800万册,常住人口人均图书将达到2册。2008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新增图书159.5万册,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376.9万册,新增电子图书18万册,常住人口人均图书从2006年的1.29册提高至1.53册。由此,文化工作政绩考核从软任务变成了可量化的硬指标。

       据介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实践中,深圳从八个方面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着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投入和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有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公共图书馆(室)618个,各级各类文化广场381个,各类博物馆25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着力培育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确保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包括以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深圳读书月”,以提高市民文化鉴赏品位为重点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以倡导高雅文化为重点的“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以面向来深建设者为重点的“外来青工文化节”,以面向社区居民为重点的“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以面向中小学生为重点的“少儿艺术花会暨学校艺术节”,以促进市民创意潜能发挥为重点的“创意十二月”,以传承地方文化特色为重点的“深圳(罗湖)粤剧节”,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等。特别是已成功举办10届的“深圳读书月”,每届100多项的主题活动贴近市民,融入生活,参与群众逐年递增,从首届的170万人次到第九届的850万人次。第十届读书月活动开展43项重点主题活动、329项主题活动。

       三是着力基层和社区文化服务,满足基层和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坚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让先进文化走入基层、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平均每年开展的送戏、送电影、送书、展览等文化活动近2000场(次),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0000余场次,受益观众超过500万人次。

       四是着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除积极引进市外优秀节目外,发动和调动本市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作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思想性的文艺精品。现代粤剧《驼哥的旗》荣获包括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第一名以及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包括优秀剧目奖在内的七项大奖,并成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成为下基层演出的常演节目。据统计,2000-2007年8年间,深圳的文化项目共获得国际奖462奖,国家奖1364项,省级奖2054项。2008年全市文化项目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95项,其中国际级79项,国家级412项,省级104项。

       五是着力完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注意应用现代技术支撑推进文化服务信息的快捷便利传播,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已启动建设数字文化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平台。现已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室)的目标,全市市、区7个图书馆和30多家社区图书馆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借阅服务,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支中心、6个区级支中心、共享工程服务点已达463个,并开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圳数字电视”栏目。2008年6月深圳被文化部正式命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

       六是着力提升公共文化福利,推出公共文化服务的系列利民惠民措施。推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的全面免费开放服务,使深圳的公益文化场馆公共服务正式进入“零门槛”时代。此项措施的推出虽然减少了每年280万的门票收入,但保证了公益场馆的公益性和群众的参与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欢迎。

       七是着力实现公共文化的公平均衡,建立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援助服务。采取措施保障来深建设者与市民同等享受文化生活的待遇和权益,根据来深建设者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情况,组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外来青工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四届,推出实施“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开展“流动系列文化活动”。2008年全年共组织流动演出3290场,展览574场,电影3396场,讲座1573场。对未成年人,推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推荐(推荐优秀歌曲、图书、影视作品)”、“四进校园(音乐、电影、美术、戏剧进校园)”、“四净化(净化荧屏、出版物、网络、文化市场)等三大文化工程。

       八是着力做好规划和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深圳已建立规划指导机制、政策法规促进机制、资金持续投入机制、文化人才保障机制、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先后印发实施《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市文物古迹保护“十一五”规划》等规划,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提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对公益文化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对重大文化项目的满意度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