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大连开发区图书馆的“文化的盛宴”
发布时间:2010-01-10

       2010年初,大连突降的大雪让当地的气温降到入冬以来的最低点,但一项统计数据让开发区图书馆馆长乔海滨心里暖洋洋的:2009年大连开发区图书馆接待读者总量180万人次,日均接待5000人次,外借图书84万人次……作为只有60余万人口的开发区,相当于每人每年要三次走进这座现代化的图书馆里“闻”书香。相对于全国持续走低的“读书率”,开发区居民的读书热情让这座经济先导区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

       是什么,让开发区的居民热衷于走进这座刚刚成立才两年的图书馆?热衷于在这里静静地品味着“文化的盛宴”?

“文化大讲堂”: 每周六的“文化盛宴”

       2009年11月17日,一个普通周六的下午,开发区佳能公司职工黄燕姿早早就来到了开发区图书馆,她是来听由辽宁师范大学国学专家王树森教授在这里“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的讲座《谈老子的“道”》的。她告诉记者:“如果迟到了,就没有座位了。”自从开发区图书馆开办“市民文化大讲堂”以来,她几乎每周六都来听这里面举办的各种讲座,作为一位刚从校门走出来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面对纷杂的社会,她有过理想,有过憧憬,但更多的则是迷茫。现在,通过这里系列的国学讲座,让她对国学有了基础的认识、并对自己人生的价值观、道德观有了正确认识、正确取向。她说,以前一直向往“荣华富贵”的生活,工作生活的目标就是“追名逐利”、“出人头地”,但通过“市民文化大讲堂”的一系列讨论,她开始明白,以前的追求其实都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现在她特别向往《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境界。

       从去年4月初开办的“市民文化大讲堂”,先后举办的专题讲座30余场次,几乎场场爆满,总数达上万余人。站在这个文化讲堂上的我市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围绕社会热点、重点文化及百姓关注和喜闻乐见的现象,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生活保健、投资理财、教育就业等话题,展开多视角、全方位地研究、剖析和交流探讨。现在,周六来图书馆听讲座已经成为许多开发区市民的生活习惯。

       “图书馆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应当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普及公共文化的重任。随着大连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文化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作为经济先导区的市民,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气质。而文化素质和气质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使文化服务从内容到形式满足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强烈愿望,开辟一条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路,迎合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公益性的‘市民文化大讲堂’讲座,无疑是最佳的途径。”开发区图书馆馆长乔海滨谈起“文化大讲堂”的初衷时说。

       开发区教育卫生局副局长宫学莉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更是道出了文化大讲堂的深远意义:“‘文化大讲堂’作为一种学术文化普及活动,不但是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学术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大舞台,更是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文化阵地,是广大市民求学问道、涵养性情的心灵殿堂。”

双免服务: 把书房搬进图书馆

       “市民文化大讲堂”开办半年多来,在开发区市民当中深受欢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所有讲座全部是免费的,这种做法是禀承开发区图书馆建馆之初所确立的开放性办馆原则。

       2007年,作为开发区文化建设重要项目之一的开发区图书馆正式开馆,开馆之初,开发区图书馆在业务功能布局上就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藏、查、借、阅一体化开放服务模式。并实行双免服务,即免证阅读,免费办证。家住开发区红梅小区的郑先生是吉林某中学的教师,退休后搬至开发区,由于亲属不在身边,他又不打麻将、不玩扑克,唯一的爱好就看书。现在,他已是开发区图书馆的常客,谈起来图书馆看书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到这里看书,免费办证、免证阅读,想找什么书还有导读员,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又都是免费,等于把家里的书房搬到图书馆一样。

       得益于图书馆“双免”政策的不只是郑先生一人,截至2009年底,在开发区图书馆办理免费借书证的读者已达4.3万人,接待读者167万人次,外借图书84万余册次。前来办证的有机关干部、大中小学生、企业经理、员工,甚至还有日本人、韩国人等等。

       免费借阅还只是开发区图书馆开放性办馆服务功能的一部分。开发区图书馆还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把图书馆的功能细分化、专业化,使有不同文化艺术需求的市民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务。例如针对儿童群体,开设少儿国学蒙社、少儿手工陶瓷创意坊,让孩子在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道德修养、开发艺术潜能。针对平时没时间来图书馆看书、学习的读者,推出了供读者在家中使用的视频资源数据库《网上报告厅》使用卡。《网上报告厅》整合了国内外包括著名院士、政府领导、专业研究人员以及《百家讲坛》热点人物在内的千余名一流专家学者近14,000余种学术讲座,读者观看这些资料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从网络调取观看学习。

       进入21世纪,快节奏的工作和学习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在图书馆看书和学习的人员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利用工作间隙学习,也是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学习,心理上的压力可想而知,针对这一群体,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中率先引进心理解压服务,读者可利用这项服务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此外,还有针对科研人员和港台及外国人设立的外国文献阅览区等等。

网络触角: 将图书馆延伸到“家门口”

       电视、网络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书本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最近六年来,国民图书阅读量持续走低。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而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中国作为世界出版大国,而国民的图片阅读量却是如此之低,这与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的确引人深思。阅读量的下降,不只是影响到个人文化素质,更重要是将影响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来自教育,来自知识的熏陶,也就是说——来自阅读。可见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有着何其重要的影响。

       “让更多的市民爱上读书、读到好书,增加图书阅读在居民当中的比率。”开发区图书馆建馆之初就把这个任务当成一项重要的使命安排在图书馆的日程当中。为了让图书的阅读覆盖到全区,惠及到全民,从根本上解决社区、部队、大学等远离图书馆地区居民读书难的问题,向他们提供优质、免费、全覆盖的公共图书服务,开发区图书馆探索并构建了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思路,也就是图书总分馆建设模式。

       2007年开馆之后,开发区图书馆先后在开发区新桥幼儿园、大连湾沈阳军区坦克基地、大连大学、大庄公路管理处建立了4个图书馆分馆,在开发区的8个街道的10个基层图书室建立了图书流通站,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从而把图书的网络触角延伸至更基层的读者群。

       开发区这种地区图书馆网络化的建设,不仅满足许多不能出家门、不愿出家门居民的阅读需求,把图书馆开在了居民的“家门口”,同时也让图书馆更多的图书资源“活”起来。在浓浓的书香当中,开发区的文化氛围变得越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