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数字报纸收费阅读,传统媒体的下一步?
发布时间:2010-01-28

       1月1日,《人民日报》数字报开始收费。作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人民日报》此举在新闻界引起“地震”。这是否会引起传统媒体的跟进?对此,本报盘点了近年来国内外报纸网站的收费情况。

国内:部分报纸开始“试水”收费

《人民日报》电子版告别“免费时代”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电子版一日起告别“免费时代”,读者可以通过在线支付、银行转账和邮局汇款等方式支付阅读。

       《人民日报》向来是观察中国政策走向的一个窗口。1月1日电子版收费第一天,该报在头版刊登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的2010年新年贺词,以及题为《迎接奋发有为的2010年——元旦献词》等文章。

       日前该报社旗下人民网发出公报称,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人民日报》电子版服务进行收费。据悉,该报收费模式有三种: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

       此前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人民网相关负责人就透露,2010年《人民日报》数字报将实行收费阅读,并表示,预计这一举措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太大收益,但将促进报纸的发行,并为防止盗版侵权提供技术保障。

       近年来国外一些大报已开始对网络版实行收费阅读。人民网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当网民逐步习惯于通过计算机、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方式进行阅读时,数字报发行必将成为报刊发行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近期,中国官方媒体频频做出“新动作”,近日继中央电视台开播网络电视台之后,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自今年一月一日起通过卫星向亚洲和一些欧洲地区开播新闻频道,新成立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当日起用中文进行全天候播放电视节目,包括实时新闻和特别报道,年内还将陆续播出英语等语种的新闻。

安徽报业集团试水网络报纸收费制

       去年12月23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全面推进网络数字报纸收费制。

       据悉,目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数字报纸推出订阅收费制,订阅的金额为每月5元。支付工具采用的是快钱线上付费。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收费订阅是传统报业集团保护版权的举动,也是其扩大线上收入的措施。不过,该人士也质疑,收费订阅报纸的方式被市场接受的可能性会很低。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率先有偿发行数字报纸

       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2007年4月在全国上线发行。

       虽然目前在网上可以看到数十家数字报纸,但基本上这些数字报纸都采取免费的策略,作为传统报纸的补充,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供读者点击阅读。在整个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网民又习惯了免费的午餐的情况下,数字报纸收费模式能否开花结果?

       据了解,这4张数字报与以往网络版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4张报纸最大的区别,一是文图并茂,是原模原样的报纸,可作报纸翻,而非文本新闻;二是有朗读功能,可自动实现语音合成,让用户不用看屏幕直接“听”报纸;三是版面中的广告不仅仅是平面图案,广告被点开后还可以以视频、Flash等形式显示。

       数字报纸的出现被看作是国内报纸应对互联网和新媒体挑战的结果。从2005年开始,国内多家报纸的收入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增长的幅度远远少于往年,甚至,有些报纸已经面临财政危机。如何从网络,从新媒体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盈利模式就成为摆在各家报社的一个紧迫问题。由于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改变,大量的读者已经开始习惯于上网阅读新闻。在这种背景之下,数字报纸诞生了。

       数字报纸的出现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信息获取的新途径,改变了传统阅读的模式。同时,它也提升了纸媒体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传统纸媒体发行的基础上大面积拓展了发行空间,让报纸无成本、无限量、无地域限制地发行,原本只在各省或者全国发行的报纸一下子扩展到了全世界。

效果:多方观望,进展不一

中国最大报纸数字版收费,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长期以来,很多传统媒体并不介意在网上提供免费资讯,然而,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日益加剧,加上网络侵权盗版现象严重,免费的新闻资讯已经开始威胁到报纸的发行。金融危机肆虐时,国外甚至有一些报纸脱离纸媒只保留电子版,如《西雅图邮报》。业内人士认为,收费订阅是传统报业集团保护版权的举动,也是其扩大线上收入的措施。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收费阅读的方式是否能被市场认可持怀疑态度,同时,《人民日报》数字版的收费运营,可能会引发收费阅读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其他传统媒体对数字版的收费行为。

是否应收费?各界评论观点不一

       日前,国外调研公司GFK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87%的网民不愿为网络内容付费。

       对于《人民日报》数字版的收费服务,各界评论持不同观点。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表示,对数字版进行收费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网民支付很少的钱就可以阅读到优质的新闻内容,目前国内外很多媒体都有意尝试这种方式。

       有评论称,这是传统媒体维护版权、改善盈利模式的实际举措。并且,读者对于收费内容的要求会更高,这也会促进报纸内容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人民日报》属于党报,党报的服务职能就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这就要求《人民日报》给读者打开方便之门,采取一切便于读者阅读的手段和措施,而不是给读者阅读设置障碍,对《人民日报》数字报进行收费。

       业内人士甚至对《人民日报》数字版的收费方式提出自己的优化方案,即区分阅读人群,对不同读者进行选择性收费。例如,对于已经订阅了《人民日报》报纸版的用户免费,这样读者在无法及时收看报纸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收看数字版。

国外收费阅读之争:新闻集团叫板谷歌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国外报纸对其网上内容收费,包括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其他报纸正考虑是否跟进。而高举“在线新闻收费”大旗的,正是新闻集团掌门人默多克。

       默多克一直提倡付费阅读。他曾在去年5月份时表示,新闻集团要停止提供“免费午餐”,计划在今年6月,即2009至2010财政年度结束前,向报纸网站的读者收费。但12月的消息显示,报纸电子版读者收费的计划已经暂缓执行。默多克拥有的报纸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伦敦时报》和《澳大利亚人报》等,但目前只有《华尔街日报》的电子版开始收取订阅费。

       默多克这种做法,可能需要得到其他报纸的实质性支持。《达拉斯晨报》发行人Jim Moroney说,“新闻集团的做法可能会在整个报纸产业掀起风暴,绝大多数的报纸可能将联合起来。

       尽管不少媒体公司都跃跃欲试,但真正迈出这一步的却是少数。业者仍有疑虑,担心新模式能否成功:一旦收费,大量消费者可能转向新媒体。

报纸网络版收费将成趋势?

       虽然困难重重,但默多克似乎已经决定不再“为他人做嫁衣裳”,他多次表示,报纸网络版收费将成为一种趋势。这无疑也是诸多报纸经营者的基本共识。不过,真正实行起来也殊为不易。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指出,《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后,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的媒体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收费尝试。各种支付平台的出现,使网民的网上支付变的越来越简单,也给媒体内容收费提供了条件。将来,媒体对有价值的优质内容进行收费阅读,将成为一种趋势。

       不过,闵大洪也表示,目前在中国进行网络内容的收费阅读还存在一定困难。首先,中国互联网的版权意识还比较落后,对网民来说,新闻门户的观念已经形成,要使读者放弃新闻门户网站的免费内容,转而付费阅读一份报纸的内容比较困难。其次,网民免费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在免费的大环境下进行收费服务,很可能造成用户流失。

       闵大洪说:“《人民日报》数字版的收费尝试值得肯定,不过要通过微支付获取利润,付费用户群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数量,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

国际:传媒巨头高举“收费大旗”

新闻集团旗下部分报纸网站或将收费

       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去年5月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新闻集团旗下部分报纸网站可能采取收费模式。

       当前,绝大部分报纸网站免费向用户开放,而通过广告获得营收。默多克认为,这是一种有问题的业务模式。他说,《华尔街日报》的运营模式证明,读者愿意为报纸网站内容付费。

       默多克说:“通过《华尔街日报》的付费模式可以看出,对Web内容进行收费是可行的。”新闻集团在英国拥有《泰晤士报》、《太阳时报》和《世界新闻》等多家报纸,当被问及“是否将对这些报纸网站采取收费模式”时,默多克说:“一定会考虑该问题,也许未来12个月内就会有相关措施出台。” 默多克还补充道:“互联网新闻免费的时代即将结束。”

宾州报纸下属新辟网站将收费

       在美国众多报纸考量网站新闻收费之际,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邮报》去年8月31日率先宣布:其新辟网站的新闻即将收费。

       据法新社报道,《匹兹堡邮报》表示,新辟网站将采用会员制,提供独家博文、视频、即时聊天和当天新闻深度报道等内容,以互动和独家内容为特色。订户收费标准为每年36美元或每月3.99美元。同时,报纸原来的网站将照旧免费提供原来模式的新闻内容。

       广告收入下降、发行量日趋减少以及读者青睐免费网上新闻影响了美国报纸的生存。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全球传媒巨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正与美国其他大报洽谈,拟向网上和移动通讯装置的新闻用户收费。

《经济学人》网络版开始收费

       《经济学人》杂志从去年10月起对网络版读者可免费阅读的文章数量进行限制。这再次表明,发行商对待网络内容的态度正在改变。

       根据该杂志的最新规定,免费用户只能浏览《经济学人》网络版过去90天的内容,而当前系统这一时间限制是过去12个月。从2009年10月13日开始,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查看90天之前的网络版内容。

       《经济学人》网络版还将进行另一项调整,即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查看“本周出版”栏目中的内容。该栏目使用户能浏览《经济学人》印刷版中的内容,并提供与印刷版类似的阅读方式。

       《经济学人》网站发行人本•爱德华兹(Ben Edwards)表示:“我们认为这将是高级的阅读体验,我们计划为最忠实、参与度最高的读者,即订阅者开发我们杂志的网络版。”

       订阅《经济学人》网络版的价格为每年50英镑,而印刷版订阅价格为每年127英镑,或采用直接划帐方式每年付费102英镑。印刷版订阅者将可以获取网络版从1997年1月开始的全部内容。

       在英国所有报刊中,目前只有《金融时报》对网络版收费。不过,由于网络广告营收的下降,其他一些报纸也开始考虑对网络版引入收费模式。《泰晤士报》和《太阳报》的所有者新闻集团已明确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开始对网络版内容收费。

       《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本周已公布了读者俱乐部计划,非订阅者加入俱乐部需缴纳50英镑的会员费。这些举措表明,报业公司正寻求通过忠实读者获得新的营收来源。

好莱坞娱乐报纸VARIETY宣布网络版今年收费

       美国好莱坞电影和娱乐报纸《VARIETY》宣布,从今年开始,部分网站内容需要付费才能阅读。

       该报网络版将采用年度订阅模式,收费之后将完善旧报查询等功能。 在过去三年之内,该报网络版一直奉行免费策略,依靠广告创收。

       报社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站访问人数为每月250万人,收费之后将会下降,不过他们希望即便是读者将来完全放弃印刷版,报社在网上也能保留一种收费订阅模式。

       《VARIETY》竞争对手《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网站可以免费阅读新闻,但是旧报和影片拍摄计划信息则收费。

       报纸网络版收费已经成为美国传媒业热门话题,舆论认为,《VARIETY》将成为一个“试验品”,即小众报纸是否能够建立网络版收费模式。

争鸣:纸媒与网站应实现共赢(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 王国庆)

       现在是数字时代,媒体向网络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更多人习惯于通过网络浏览新闻,这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一些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技术发展必然会带来媒体格局的变化,将来肯定是多元化的传媒格局,即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站等媒体共存,既存在竞争,又相互依托。

       目前,网站发展越来越强,相比之下,许多传统媒体面临困境。由于纸媒采编和印刷成本高,而网络媒体通过转载新闻即可获得众多阅读量,并由此带来巨大的广告收益,纸媒则随着发行量的降低,广告收入越来越少。这是在转型期间报业遇到的客观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与网络媒体的关系。

       在中国,网络媒体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当时各报纸为了增加受众阅读渠道、提高影响力,无偿或廉价向网媒提供新闻,而网媒在起步时期依靠报纸提供的大量信息,逐渐获得更多受众支持。随着网民的增加,网络媒体日益受欢迎,广告等经营业务随之上升,并开始逐渐挤占传统媒体的空间。

       于是,有很多传统媒体开始抗议,不再愿意由网媒随意转载其投入大量采编成本创作的新闻作品。然而,由于网络媒体,尤其是一些大型门户网络,已经拥有了远远超过报纸发行量的受众,纸媒制作的新闻经网络转载可以大大提高影响力。为此,许多纸媒陷入矛盾之中:不上网,不被转载,影响力将大大下降,这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几乎不可能;上网,网媒转载付费很低,报纸等于成了“为人作嫁”。我们说,内容对所有媒体来说都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内容产品,提升内容质量是需要成本的。长期如此廉价使用内容产品的运营模式,对谁都没有好处。在我们看来,应当鼓励支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互利互惠共赢。

       我们一方面要强调保护网络著作权,另一方面,网络在使用其它作品时也要对著作权有所保护。传统媒体把内容提供给网络,在合作过程中确实最初有很多不太平衡。今后,一方面可以丰富网络内容,另一方面要保证内容产品的制作方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这恐怕要用一些时间互相协商。从政府来说,已经把网络纳入版权保护范围,特别是前不久在讨论时已经降低了版权保护的门槛,过去数额要达到2500元才能处罚,现在降到500元。

       网络转载新闻作品应当提高付费标准,但现在的问题是,对新闻作品版权的界定不够明确。新闻内容的归属还不清晰,新闻作品的版权到底应该归报社还是记者,一些新闻作品,比如有一些消息、纪实作品,跟文学作品不一样,著作权到底该如何归属,这些目前都没有统一认识。

       另外,新闻作品该如何衡量价值?现在一般按字数来算,但这并不合理。我认为按事件本身或新闻的影响,可能更科学。而且,网络有很大的特殊性,影响力大的新闻给网站带来的点击率也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收益,但与内容产品的制作方却没有关系。因此,在衡量网络上的新闻作品的价值时应该和页面的广告额结合起来。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将越来越普遍。如果新闻作品的版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将会带来更多的纷争。专业有分工,电信部门不可能直接制作新闻,只能是转载各传统媒体新闻,门户网站也一样,也更愿意转载新闻而非自己来制作,这不仅成本高,专业性也不强。因此,应当与传统媒体合理分成,以合理的价格向传统媒体购买新闻作品,传统媒体也通过网络媒体提高影响力,并从网络媒体获知更多信息,制作更多更好的新闻,这样就会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