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日均近万人走进厦门市图书馆 大多数人仍以传统阅读方式为主
发布时间:2010-12-10

       国家数字图书馆从近日起在我市实现全覆盖;被誉为“第三代图书馆”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久也将现身我市的街头。数字化时代,传统图书馆正在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数字图书馆相互依存、互相补充,建设发挥各自优势的复合式图书馆。

调查:传统阅读占主导 

       在被各种数字阅读方式改变阅读习惯的今天,究竟还有多少人会走进传统图书馆捧着书本享受阅读的时光?

    这是市图书馆提供的一组数据:2009年接待读者量达313.3万人次,文献外借达291.4万册次。目前,市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近万人次,周末高峰期日接待读者15767人次。

  “周末的时候,偌大的图书馆里,座无虚席,人来人往,尤其是少儿阅览室,常常是一座难求。”从中山公园旧馆搬到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副馆长付虹感受最深的,是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

  小蔡是我市某中学的一位心理老师。闲暇时,她或独自一人,或邀上好友,去图书馆听一场文学讲座,翻看几本感兴趣的图书。小蔡说,图书馆“散发”出一种宁静的芬芳,使整个阅读过程都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和小蔡一样会选择到传统图书馆的读者,大约有半数以上。面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多项选择时,几乎所有受访者仍以传统阅读方式为主,同时也有八成受访者有过上网看书、手机阅读等数字阅读体验。

现状:传统与数字并存

  目前,市图书馆拥有馆藏文献160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种,20个外购数字资源库和“厦门记忆”等多个地方特色资源库,所有数据库向用户免费开放,并实现异地检索查询。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是‘敌人’,它们并不矛盾,不同媒介载体各具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共同发展的阅读格局。”付虹说,电子图书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没有册数的限制,可以满足多人同时在线阅读,而纸质图书一般只有2到3本复本;其次电子图书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读者任何时候都可以阅读。

  传统图书馆的“消亡论”不绝于耳,使传统图书馆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但是作为聚集大量纸本文献资源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因为,传统图书馆在阅读心理体验和阅读效果、信息的整合能力、社会教育功能以及文化的传承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地位和效用。

  据了解,从市图读者近年来借阅的情况来看,历史、传记、文学类的读物,仍是纸质图书受欢迎,因为它能够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每年,市图书馆用于数据库的资金相对固定,用于纸质图书采购的资金不但没有削减,而是逐年递增。

未来:人性化服务是根本

       如今,一个以总馆为中心,区级图书馆为骨干,分馆、流通点为节点,覆盖厦门岛内外主要区、镇的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

       随着国家数字图书馆厦门分馆的建立,厦门的读者不仅能够享受到市图书馆的资源,还能足不出户“坐拥”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这将有利于提高厦门地区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也将现身我市的街头,市民在家门口便可随时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

       “图书馆不仅是借阅图书的地方,更应是读者的精神家园。”付虹表示,数字化时代的传统图书馆,将用人性化服务让更多读者爱上图书馆。

  【同步新闻】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传统图书馆不会萎缩。 “图书馆办得是否成功,关键看读者量。我到厦门图书馆很多次,每次都看到熙熙攘攘的读者,说明读者很喜欢这里,这里算是厦门文化基础设施里人气最旺的地方了。”近日上午,国家图书馆馆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厦门市图书馆的办馆特色给予高度评价。周和平认为,传统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依旧大有作为。

  周和平说,图书馆是传承文明、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书籍、报刊等纸质图书为载体的传统图书馆不会萎缩,反而会大大发展,因为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日益增大,既有图书又有信息,将使图书馆的形式更加丰富,读者阅读渠道更多。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应该以读者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策划各种服务方式,吸引大家看书,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