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图片新闻

天津图书馆少年格物课(第32期)——传播文明的印刷术
发布时间:2024-01-22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当我们穿上新衣服,当我们撕开零食袋,当我们交换游戏卡......那些纸上的文字、布料上的色彩、包装袋上的图画、卡片上的花纹......这些美丽的文字与图案,都离不开一道重要的工序——印刷。上一期少年格物课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今天,我们继续回到过去,一起走进另一项伟大的发明:印刷术。

 

印刷术诞生前

以印章为代表,智慧的古人发明出与印刷相似的复制技术,为印刷术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前,想要获得一本书,主要靠手抄,非常容易“笔误”。于是在东汉汉灵帝的支持下,蔡邕把一些儒家经典著作刻在石碑上,供人们校对。拓印技术由此产生且传播。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雕版印刷技术应运而生了。

 

开启印刷先河的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和繁荣,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手抄书无法满足人们对书籍的需求。此外,在石头上刻字费时费力,于是人们想到把字刻在容易雕刻的木板上。工匠们将质地细密紧实的木材做成木板,然后在木板上刻字,再将木板上的字拓印下来,这就是雕版印刷术。当时雕版用木多为梓木,人们便用“付梓”指代印刷。

 

影响世界的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一整版内容是一个整体,如果某处刻错或书籍不再印刷就会使整版报废。为了改进这个不足,活字印刷术诞生了。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但是活字印刷当时并没有流传开来,民间仍以雕版印刷为主。此后,人们不断探索改进,又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的印刷术发明后,先传到了邻国的朝鲜和日本,后来又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最后传入欧洲。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启发,德国人谷登堡于15世纪中叶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机,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进入印刷界,宣告了铅与火时代的结束。我国科学家王选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在当时领先世界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随着现代打印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一种立体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3D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打印材料”,通过计算机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将计算机中的设计图转化为实物。如今,印刷技术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人类更好地传承和推进文明贡献着力量。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图书借阅部 霍燕

编辑:宣传小组 刘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