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天图简讯

《渤海名家大讲堂》、《海津讲坛》联合讲座第十一讲现场实录
发布时间:2014-11-01

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纵横谈

2014年11月1日上午九点半,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天津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渤海名家大讲堂》、《海津讲坛》联合讲座第十一讲在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报告厅如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老师应邀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以“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纵横谈”为题的讲座。

仁与义是与天地并立为三的儒家立人道德的核心。在中国人的口头语中,有一个时常连用的词,叫“仁义道德”。“道德”只是一个范畴概念,而“仁义”才是道德的实质。“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理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家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具有很丰富的内容。在孔子提出系统的仁学思想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很多关于仁的思想记载。在《诗经》和《尚书》中都有对仁的论述,仁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可以说,“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义”在中华传统道德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德目,孟子把义看作是与仁同等重要的德目。在儒家的“五常”中和管子的“四维”中均位居次席,地位显著。《礼记.曲礼上》中已经有“道德仁义”一词。“仁义”在中华传统美德体系里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汉代,儒学达到第一个巅峰时就提出了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就是我们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是道和德,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

肖群忠老师指出,仁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根源。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现如今社会上仁义道德缺失相当严重,种种不良现象频繁出现,很多人过于看重金钱和个人得失,却忽视了仁义道德。长此下去,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形象都必将受到极大的阻碍,甚至会带来种种负面的影响。所以说,中华传统仁义道德的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务必要从小抓起,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让传统仁义道德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只要人人在家孝亲和族,在社会上爱人助人,对社会和国家守法守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好,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道德的阳光。

肖群忠老师的讲座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场内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很多读者都争相与肖群忠老师合影,并签字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