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天图简讯

再聚首 谋共赢 助力京津冀文化发展 ——第二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完满落幕 暨“京津冀古籍保护与修复成果展”开幕
发布时间:2018-11-30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的重要地区之一。古籍保护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地域的文化基因,承续着民族的精神命脉。为进一步传承古籍修复技艺,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三地古籍保护工作者之间的交流。2018年11月23日下午,由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二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式暨“京津冀古籍保护与修复成果展”开幕式,在天津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举行。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天津图书馆馆长李培、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万群等出席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至此,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是在进一步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交流,充分发挥天津古籍保护技术的优势。发挥天津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及“古籍保护传习所”的优势,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精心承办了本次培训。培训班涉及京津冀三地十五家古籍收藏单位22名人员,培训时间虽短,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举办本次活动,对于加强三地古籍保护工作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京津冀地区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培训班邀请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博士;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伟生先生;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建华先生;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刘建明老师等多位业内专家为学员们授课。设有《京津冀文化合作时事讲座》、《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回顾》、《金镶玉书装的操作》、《成亲王书“天下之望”蜡笺纸文物的修复》、《清代诰命的修复》等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在先生们的口授相传、操作示范中学到规范的操作技巧,在实练操作中获得了更多经验。

王红蕾博士解读京津冀文化合作时事  

杜伟生老师讲解古籍修复案例

徐建华老师传授学员书画装裱技艺 

刘建明老师指导学员制作金镶玉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在结业典礼上就“国家图书馆近年修复成果”、“民国文献的保护”等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交流。同时,她还对天津图书馆从硬件设施到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评价,寄语学员们要通过集中学习,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而解决古籍修复中实际问题,尽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成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执行者,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在参观学员作品时她还谈到,京津冀文化、技艺本就同宗一体,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天津图书馆李培馆长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及三地文化主管领导对于此次学习班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增长了古籍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相关认识,并将以此为契机,把更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回去,更好的开展本单位古籍保护工作。未来将共同推进京津冀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如此以点带面的学术交流,使三地之间密切合作前景可期。

李培馆长与陈红彦副馆长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领导参观“第二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成果”

暨“京津冀古籍保护与修复成果展”

 

领导和学员们随后参观了“第二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成果”暨“京津冀古籍保护与修复成果展”。此次展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的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主办者结合时代要求,以图文、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介绍了京津冀三地各基层单位近年来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成果。通过交流与展示,合力打造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的古籍保护新格局,以实际工作践行国家战略。

 

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供稿)

2018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