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无暇阅读的爱书人:访天津图书馆管理员李家兰
发布时间:2011-10-21

图书馆工作,在很多爱书人看来是充满诱惑力的:行走在高高的、满满的书架之间,整理着厚厚的图书,随手打开一两本安静翻阅……然而从事图书馆工作32年来,李家兰的生活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美好的场景。

“图书馆有规定,新书到架后馆内人员无权优先借阅。我们的工作一忙起来就是一整天,等到你休息日去借书,书已经被其他读者借走了。最近可以网上预约借书,很多年轻的馆员就能及时借到自己想看的新书。”李家兰说,即使能借到书,也不一定有时间看。“我前段时间借了本传记就放在办公区,抽空就看,每次看不了半页纸就得开始工作。都快一个月,还没看完,也就没有心情看了。”多年图书馆工作,已经让这位爱书人彻底遗失了阅读的乐趣。

上世纪80年代 有技术职称才能借书

1979年,李家兰分配到人民图书馆(原天津图书馆)工作。在当时,这是一份特别令邻里亲友羡慕的“好工作”。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图书馆大门,李家兰正式开始了自己与书为伴的日子。

“当时借书证特别难办,每次听说图书馆发证,读者都会清晨来排队,生怕排到自己书证就没有了。想要办理一张借书证,最少也得是单位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什么的。现在图书馆在周末会有人流高峰,以前的图书馆每天都有早高峰和晚高峰。读者对知识特别渴求,可是能供读者查阅的只有目录式卡片,图书是放在库房里的,读者要在索书条上抄写目录号、书名,递给我们,由我们去书库找书。”李家兰每次都攥着几十张索书条,在一排排的书架间小步快跑。时间长了,她对于22类图书的摆放了如指掌,一看书名就知道要去哪里取书。“每本书里都有书卡,印着书名、索书号,我们会把这张卡片和读者的借书证收好,才能将书借给读者。”

上世纪90年代 电脑管理开架式借阅

1991年,图书馆搬到复康路新址。李家兰也一度在中文新书阅览室工作,5年内入馆的新书现在都陈列在她面前,而她要做的是一项更为繁琐的工作。“为了便于分类索引,我们采用了色标式管理的方法,也就是在书脊下方贴上各种不同颜色的色标。比如语言类的图书都贴蓝色标。最上面这条是年标,标示的是哪一年购入,最下面的叫做‘胡同标’,标记放在哪两排书架中。当然,现在已经换成索取号管理的方式了。不过如果你借到了的书上有色标,不妨多关注一下,色标也是一本书的小历史”。

这一时期的借书证已经可以通过电子扫描技术显示读者注册内容了,读者借书时只需要有工作人员扫描借书证和所借阅图书的条码。李家兰介绍说,这段时期所采用的图书排列形式是“粗排架”,就是说每一类图书被摆放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如果读者在查询借阅图书时就可以在这个区域内寻找自己想要的图书。

21世纪新变革 自助借阅背后的故事

“为了准备今年刚开放的自助借还书系统,我们提前一个月进行了图书细排。中文新书借阅室的图书都需要改索取号、加保护膜、加电子标签、进行细排架。为了加快速度,我们几乎每天中午都没有休息的时间,才在几十天时间里完成了50000册的整理,保证自助借还书系统及时和读者见面。”即使是开放借阅后,李家兰仍然会在每天开馆前先和采编部联系,看是否有新书要上架。一般每批500册,有的时候一天就要上新1000册,同样要做图书加工,进行细排架,工作量仍然很大。自助借还系统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却也为工作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量。“现在,我们的图书比较容易找到了。细排架的设计比较人性化,读者可以将翻阅过的图书放在书档外,由我们去统一整理。但是仍然有读者习惯把翻阅过的图书随处乱放,如果我们稍有疏忽,下一位读者来借阅时就会找不到图书。”

李家兰说,新系统刚刚投入运行,可能还有机器照顾不到,而人力可以弥补的地方。因此,工作的节奏反而更紧张了。偶尔会在读者借阅的图书或归还的图书中看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名,也是“刚有点心思,一忙起来就又淡了”。图书馆窗口 希望读者真正爱惜书

“以前的很多读者,都特别爱惜书,有的书是平装本,借出去再还回来,读者连书皮都给包上了。虽然我们为了便于管理,会拆下书皮还给读者,但还是很感动。可能也和当年图书匮乏有关,现在书越来越多了,读者看书找书也越来越没有目标了。”李家兰提醒说,读者应该在完成借阅手续之前检查图书是否有明显污损,污损图书有无加盖污损章。“以前还书时,检查出污损图书来,有的读者还会暴跳如雷,指责说是工作人员的疏忽。但是事实上,每一本图书归还时我们都要做检查,污损图书必须加盖污损章。现在虽然是自助还书,一些小问题很难马上发现,但是借阅记录是可以查询的,读者还是应该自觉自愿地爱惜图书。”

说起对图书的保护,李家兰难免会为图书馆读者的不良行为而皱眉。这位爱书人再过一年多时间就要退休了,在她心中已经有了一份整理好的“阅读目录”,只待自己空闲下来,就可以静心看书了。“说起来这么多年都没有安心看书的感觉了……别人可能都很难相信,你整天做着和书有关的工作,却反而没有办法享受阅读的乐趣了。”
                                                                                                             (新闻来源:《今晚经济周报》2011年10月2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