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荐书|万群《古籍修复知识辞典》
发布时间:2024-01-17

李致忠《序》

 

大凡人类社会制造的物件,只要一经产生并投入使用,就会有个维护和维修的问题。古籍也一样。有的预先在原材料上加强质地整治,有的则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加以维修,以利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后汉书》卷六十四《吴祐传》说他父亲吴恢为南阳太守,“欲杀青简以写经书”。其注云:“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去)其青,易书复不蠧,谓之杀青,亦谓汗简。”这是制作书籍前对青竹预作整治从而令其“易书复不蠧”的典型事例。

到用纸来制作书籍,则在纸上下功夫。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三《染潢及治书法》注云“凡打纸欲生,生则坚厚,特宜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暗也。人浸蘗熟,即弃滓直用纯汁,费而无益……凡三捣三煮,添和纯汁,其省四倍,又弥明净。写书经夏然后入潢,缝不绽解。其新写者,须以熨斗缝缝熨而潢之。不尔,入则零落”。这种染纸入潢所用的材料,就是黄檗汁。纸灭白染潢,其色微黄,很符合中国人的颜色崇尚;其味微苦,可防虫避蠧;其气清香,开卷书香省神,一举三得。这是对制作书籍的纸料预作整治的典型事例。

然书籍传世经久,期间虫蛀鼠啮、水渍雨浸、天灾人祸,翻检披阅,都会伤损书籍,所以书籍传播之后的破损修复,很早就为人们所关注。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三《染潢及治书法》注中亦谈到“书有毁裂,郦方纸而补者,率皆孪拳,瘢疮硬厚,疮痕于书有损。裂薄纸如䪥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而看之,略不觉补。”这已是书籍修复的经验之谈了,可知在《齐民要术》之前,书籍修复技术久已产生。其后一千几百年来,这门手艺愈来愈发展,修复技能愈来愈提高,工艺愈来愈讲究,直到今天已成为一种职业,一个行业,一门学问。天津图书馆万群同志,便是这方面一位可称可道的人物。

万群是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部主任,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天津传习所导师,2016年度全国图书馆榜样人物,主持天津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建设及《天津图书馆藏周叔弢珍贵古籍修复与研究》等项目,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在行业及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万群同志在古籍修复技术上能守正创新。古籍用纸有时代的不同,有地域的差异,有薄厚的区别;破损也有程度的不同,形式的多样,损因的差异,要修复它们,必得洞明其破损的来龙,晓得其修复的去脉。否则就谈不上守正创新。万群同志在修复津馆敦煌遗书中,守正创新精神表现得比较突出。

万群同志善于将个人心得、体会,认识、理解归纳提高,从而形成成果。她修过津馆的敦煌遗书残片,最终不仅残片得到了修复保护,还正式出版了《天津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残片的修复保护》专书。将要付之版行的《古籍修复知识辞典》,则更是她几十年古籍修复的技术、知识、经验、学识的全面总结。该书的梓行,将填补这方面长期无书的空白。也改变了匠人只会做而不能讲不能书的窘境。

《古籍修复知识辞典》收录辞目3600余条,每条加释英文翻译。虽按辞目首字音序排列,但内容大体类分为专属名词、保护技术、历史名称三大部。专属名词部下分版本名称、装帧名称和文保用语;保护技术部下分技术技法、修复材料和工具设备;历史名称部下分人物、机构和著作。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颇有撰著者的内在逻辑。

《古籍修复知识辞典》虽然也收录了一些人物、专著,但皆与古代书画有关。当代的古籍修复是复合型的工程,大馆修复工作的内部,对古籍、书画、碑帖、档案可能有人员的分工,但一般而言则要求综合技能,所以此《辞典》在设词立目时已考虑到这一点。

万群同志是个有心人,能成事。现正是英年,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对她寄予厚望。

李致忠 2021年5月5日于北京。时年八十有三。

杜伟生《古籍修复知识辞典序言》

 

万群同志最近主持编写了一部《古籍修复知识辞典》,让我写个序。

万群同志,我一直叫她小万。她现在是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部主任,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天津传习所的导师,曾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图书馆榜样人物”,主持完成天津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建设以及《天津图书馆藏周叔弢珍贵古籍修复与研究》等项目。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图书馆系列在职人员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唯一的研究馆员。

《古籍修复知识辞典》的编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准备很多东西。

首先是知识储备。从表面看,古籍修复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就是简单的对古籍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但一旦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从事古籍修复其实需要的是多学科的知识。

古籍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我国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中的两项造纸术和印刷术就是为制作书籍而创造的。因此,了解我国历代手工纸的制造过程,熟悉手工纸的品类、各时代纸张的特点;以及辨别古籍的版本时代,应该是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

古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修复古籍,必须要了解古籍,读得懂古籍上的文字。要做好修复工作,应该有一定的古代汉语基础,这样在修复古籍的时候,特别是遇到一些古籍残片,需要拼对在一起的时候,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是对做好修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古籍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被人们作为珍品看待。古籍经过修复,不仅要延长古籍的使用寿命,还要保持古籍本身的艺术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古籍修复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了解基础的美术知识,掌握一些经常使用的颜色的色彩特性,能有效的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质量。

小万同志从事修复工作30多年了,不但古籍修复技艺精湛,她将天津图书馆藏周叔弢先生捐赠敦煌文献、宋元刻书残叶整理后亲手修复后再装订成册,装订完成后的成品我看过,修复、装订的质量一流,堪称绝品。对于古籍版本鉴定方面的知识掌握,也是小万同志的强项。

再有就是资料的收集。古籍修复行业在历朝历代一直都是小众中的小众,除了一些文人学士,社会各阶层中很少有人关注。翻开浩瀚的历史典籍,里面有关古籍修复的记载很少,实属凤毛麟角。新中国成立以后,古籍修复行业迎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2007年国家保护中心成立,古籍修复成了社会关注的要点,研究古籍修复的文章、著作才多了起来。所以要掌握相关资料,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古籍文献记载的收集。在这方面,小万同志作了很多工作,我曾经到过天津图书馆多次,每次看到她办公室里几个大书柜里的书,都非常欣赏。这些书柜历代书,都是小万和她的小伙伴们从各种文献资料里找到的和古籍修复相关的一些记载,通过扫描、复印、装订成册的。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古籍中的文字材料。有了资料收集的基础,现在我能看到《古籍修复知识辞典》的文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最后,《古籍修复知识辞典》的编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经参加过类似字典的编写,很是费神费力,天天和格式、标点符号等打交道,好不容易书稿完成,还要经过一番历练,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版。我希望小万同志的《古籍修复知识辞典》尽快出版,既成为古籍修复方面重要的参考工具书,同时也能为国内的旅游工作也尽一份力量。说来大家可能不信,我第一次在字典里找到几条和古籍修复相关的一些字词,就是在一部旅游词典里。

 

杜伟生

2021年10月31日于北京

后记

传统的古籍修复技术在中国已延续了千年,这门技艺在中华文明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籍修复是一门以师徒间口耳相传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特殊行业,强调对修复技艺和理念的把握。对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理论发掘,其学科史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为此,2017年编者就以《中国古籍传统修复技艺的知识保存与研究》为题成功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过多年努力,作为项目重要研究成果的这部《古籍修复知识辞典》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这为传统古籍修复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指明了方向。今天,人们在研究中不断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古籍修复技艺其实并不简单,它涉及许多跨学科领域里的繁杂内容,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加以保存和利用,从而形成独有的知识管理体系。

然而,作为一门技艺,古籍修复中涉及的词语大多流于民间口头,有时同一种材料或技术因地域或时代的差异,致使称谓有别。许多名词停留于口耳相传,仅有大家约定俗成的解释,没有精确的概念界定。绝大多数从业者在初学这门技艺时,若没有老师傅传授,很容易对专有名词的把握含混不清,使得实践过程无法有效进行。这也是目前制约古籍修复技艺传承,特别是在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大桎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项目初期汇集资料长编的基础上,开始为古籍修复技艺编写一部辞典,试图从古籍修复技术源流、修复基础知识、古籍装帧形式和具体操作技术等方面开列词目,加以诠释。希望通过这样一部辞典,为古籍修复初学者提供权威依据,进而有利于这门学科体系的建立,以及修复技艺的传承。

作为古籍修复的专业参考资料,在本辞典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部分间接来自各种参考工具书及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见附表《主要参考引用书目文献》)。其中肖振棠、丁瑜的《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杜伟生先生的《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邱陵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李致忠先生的《中国古代书籍史》,冯增木先生的《中国书画装裱》,杜秉庄、杜子熊的《书画装裱技艺辑释》对本书帮助很大,在此诚表谢意。

承蒙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先生为本书作序,我的老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先生对辞典的悉心指导并作序,在此深表感谢。

感谢国家图书馆张志清馆长、天津图书馆李培馆长、天津古籍出版社张玮社长对本书的鼎力支持,感谢杨涛、高学淼、王笑熙、郝婧、张榕榕等同仁的辛勤努力,感谢出版社工作人员认真而细致的编审工作,辞典因之增色不少。

本辞典主要是用来解释古籍修复相关词语的意义、概念及用法的工具书,囿于见闻与学识,其中不免错漏疏误之处,敬请前辈同仁与各界读者不吝赐教。

 

万群

2022年3月28日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