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图书馆未来之路成为权威的开放数据源
发布时间:2015-06-10

采购服务比实体书更有效 

从教学与研究的角度看,人文社科领域的著作出版是很重要的,而对于理工科来说,沉淀下来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共同的知识会以图书的形式出现。尤其是比较权威的著作,能够把一个领域非常分散的研究成果体系化,这对于新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以及学生很有帮助,他们还没有广泛阅读论文和文献的功底,所以阅读图书著作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种体系化呈现的图书,对教学意义更大。而电子期刊和数据库对理工学科做研究有更大的支持作用。电子图书的优势在于,现在很多的电子图书都可以提供分章节下载,灵活性大一些,阅读起来也方便一些。

学校应当大力开发或购买基于数据库的服务,如文献调查、查新查重、学生论文相似度检测、英文论文的润色修改、课题组文献的自动推荐、文献引用分析、学术评价等方面的服务。其中课题组文献的自动推荐是指根据每位教授或团队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推送相关的信息服务,这种基于大数据提供的文献服务,即以研究人员和师生为中心提供的这些新形态的创新服务,可以满足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帮助师生节省时间,促进研究成果引用和深化,这应当是未来图书馆采购的主要方向。

上面谈到的基于数据库的服务,目前已经出现了,一般散落在各个学术机构单独使用,没有在图书馆集中采购和使用,缺乏规模效应。图书馆应该批量采购这种服务,供高校老师免费使用,其方式可以很灵活,如采用租用的方式,不一定要下载到本地图书馆,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大的方便。

图书馆应重视资源使用率

我认为,图书馆在收藏图书之外,采购一些图书背后的各种素材和教学性资源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老师来说,在讲授一个前沿性知识点时,研究背后的图片、视频和数据等资料是很珍贵的。电子图书如果能够把这些多媒体的教学素材整合进来,就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今后图书的含义会发生变化,不再只是把纸本书的内容简单地制成PDF等格式的电子书,它可以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专题网站或专题内容库,里面将文字、视频、图片等各种素材组合起来,这种东西会更受欢迎。尤其是可以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国有关部门曾在几年前对高校评估中的图书馆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作出过一些规定。虽然初期阶段在引导高校把资源投入到图书馆馆藏建设、促进高校馆藏图书量增长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它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我们应该关注图书馆用户能够得到哪些服务以及获得电子数据库的哪些使用权,无所谓是纸本书、电子图书或者是共享图书。因此今后我们应该看是否有条件获得这本书或数据库的使用权,我们要注重效能的获得,而不要注重对这个产品本身的拥有。尤其是在电子化时代,拥有一项技术提供的服务更重要。图书馆也应当强调馆藏图书的使用率,而不是拥有图书的数量。

出版商应加强配套服务

国际出版商的平台应加强推荐功能,就是说根据研究人员和学者研究发表的成果,描述此人的研究特征并做一些需要的推荐,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各个平台要努力发展的方向。各个出版商可以通过云服务的方式提供产品,由图书馆统一入口来集成各家特色的数据与服务,如帮助老师或学生修改英文论文的服务,或者围绕授课老师想了解相关研究的最经典素材、图片和课题等来提供相关服务。

目前国际几家大型学术出版商还只是在做文本形态的数据库,他们应该放开思路,在做文章和图书的同时,还应该做教学学习资源的建设。

此外,围绕一些学术活动提供相应服务,如easychair.org网站是一家专业的学术会议管理网站,可以帮助组织学术会议,如发征稿通知、组织论文协同评审等。总体来说,出版商应当围绕高校的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以内容为基础的平台式的增值服务。图书馆也不应成为书的仓库,而应成为高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围绕学生的学习就业、老师的教学研究提供相应的服务。

图书馆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图书馆应提供相关学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教学资源;第二,教育部门的政策导向应从购买实体书到购买服务转变;第三,在知识库的基础上延伸链条,形成新的服务业态。现在的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第四,加强数字资源的共享,开放数据也将是图书馆馆藏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图书馆应当成为权威的开放数据源,为研究人员和师生提供更多元化、更丰富的服务。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传媒商报》 2015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