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上图首发”让读者与好书“零时差”对接
发布时间:2018-04-01

在图书馆界,因为涉及采购、验收、登录、分类、编目、技术加工、入藏等一系列流程,新书上架的速度往往比书店至少要晚三个月。上海图书馆创立的“上图首发”打破了这一传统,使得部分热门书籍在首发当天,便可在该馆同步外借和阅览,满足了读者对阅读时效性的需求。截至目前,超过了100种重点图书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书店上架和图书馆上架的零时差,其中既包括《习近平讲故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系列等大众类图书,也有《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庞虚斋藏清朝名贤手札》等研究型大部头。  

上海第一个图书发行类的注册商标

“上图首发”的概念诞生于2013年,初衷是将想要重点推荐的图书第一时间送到读者手中。长久以来,新书出版到图书馆上架快则一个多月、慢则一年半载,读者屡屡抱怨“找不到新书”,其背后是传统的图书馆统一采购和结算流程。建立“绿色通道”让重要的图书在首发前,便完成所有的手续,使其与书店同步上架,这是“上图首发”的来由,也是创新突破之处。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清楚地记得,“上图首发”推出的第一本图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刘子集校合编》,轰动业界。“那一天,来自本市和外省市的30余位业界顶尖专家前来助阵,围绕这本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开了整整一天的研讨会。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知名学者夏禹龙都来了,徐中玉老人虽不能亲至,还特意手写了一段文字。”

为了把品牌固定下来,激励馆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上海图书馆为“上图首发”申请了商标。这是上海第一个图书发行类的注册商标,图书馆请来画家戴逸如为商标设计了图案。整个图案的左上角为梅花,取梅花的花性:春来花开第一支,用来象征首发。2015年,“上图首发”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如今“上图首发”已积累发行图书百余种。首发现场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这边,作者、学者正在签售;那边,图书在阅览室已经同步上架了。有读者惊叹,广播里刚听到一本书首发的消息,下午竟然就在上海图书馆借到了,高效和贴心的服务让图书馆读者留言区收获了无数点赞。  

为高端学术提供交流和检阅的平台

“上图首发”不仅更快捷、更深入地把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同时主动对接知识生产的上游学者与出版社,为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贺友直、陈钢、贾樟柯等各类文化名家的身影,都曾出现在“上图首发”的现场。“每推出一本书,我们都要举办一个学术座谈会,其间常常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举例,《密勒氏评论报》是美国人1917年6月创办于上海的一份重要英文报纸,1953年6月停刊。这份报纸见证了日本侵略中国、袭击上海时的种种暴行,比较完整且真实地保留了中国的抗战记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收藏着数量可观的《密勒氏评论报》原件。201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依据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所藏《密勒氏评论报》原刊,收录该刊从创刊至1941年12月停刊期间的刊物计99卷1279期,分装为98册影印出版。这一大部头是通过“上图首发”推出。首发当天,有学者提出,应该将这份记忆完整公之于众。于是,2014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又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合作,将该图书馆收藏的1945年10月复刊至1953年6月终刊期间的刊物,辑录成“续集”,分装为24卷于当年11月影印出版。

《密勒氏评论报》的完整影印出版,为学术研究带来了便利,学者们对报纸沿革、人物传记、重要事件报道等方面进行专题梳理,产生了不少重要的学术成果。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江南织造局翻译馆译丛》在“上图首发”推出时,学者提出了发掘同类型近代文献的倡议,于是有了后来的《格致书院课艺》。“课艺”,即今人所说的作文。上海格致书院是中国最早传播科技知识的书院,1876年创办时,中国正处于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期。“选编这所学校学生的课艺,予以全文影印出版,对于近代科技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在为该书撰写的七万字导论中这样写道。

黄显功说,“上图首发”也是高端学术的检阅平台,不仅提升了该馆的相关学术研究水平,对某些研究领域的深入也提出了警示。比如,对于古代文献,大家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近代文献,不少人认为年代不久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近代文献遗失得很快,相关的整理、研究、出版必须加紧步伐,不可怠慢。

新闻来源:《文汇报》  2018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