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图书馆的N种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19-08-06

放暑假后,邻居家的孩子每天都骑车去济南市图书馆新馆看书、学习。她说,“图书馆环境好,高温天里能有个安静的学习地方,这就是幸福。”后来了解到,她开学读大四,在图书馆学习效率高,还一下子喜欢上读纸质书,现在每天睡前都要读本书。

如今,图书馆已不再只是公共文化场馆,也是无数人的“打卡”圣地和心灵居所。尤其是暑假期间,图书馆里人流量增大,学生群体占很大比例。其实,反过来看,假期也是对图书馆的一次综合考验:设施是否完善,服务能否跟上,特色服务开展得怎样等等。

笔者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对图书馆也是情有独钟。说起济南市图书馆新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比如网上借书,快递到家,借阅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有些人忙于工作,没时间或不方便去图书馆,只要从官方公众号上下单借阅,图书馆工作人员就会把书装进书箱,发快递给读者,看完后从网上预约,快递小哥上门取书。不见面、不出门、不跑腿也能借到书,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持证的残障人士,能够享受免快递费的优惠待遇。

再比如,最新推出的闲置图书交换平台“书来书往”,我把它称为升级版的图书漂流平台。只要下载App,按照规定操作进入平台,扫描书背面的条形码,便能把心爱的书分享给他人。分享的同时可获得一定积分,这些积分能够换取别人分享的图书,以此良性循环。而图书快递费用由政府给予补贴,只需两元即可获取想看的书。书来书往,盘活的是闲置资源,搭建的是互换平台,传递的则是一种善于分享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

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觉得,图书馆是最能体现城市温度的地方。记得有一年图书馆的读者座谈会上,来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读者,有的读者甚至是专门从外地坐火车过来的。座谈会上,馆长邀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第一位发言的读者是个年过七旬的长者,他手里握着拐杖,说话言语不清,听他讲述得知他患有脑梗塞后遗症。他断断续续地讲,自己与图书馆的渊源,对工作人员的热忱服务表示感谢。他足足说了几十分钟,能看出有些读者已经不耐烦了,但是图书馆领导耐心听他讲完,并认真记录,我深受感动。这不仅是对读者的尊重和宽容,更多的是一座城市的人文体温。

还有一个离退休干部,家住得离新馆比较远,每次都要换几次公交车才能到达。后来,他索性卖掉市区的房子,在新馆附近买了套房,这样一来,每天步行溜达就能去图书馆了。起初子女还不理解,但看到老人的业余生活很是丰富,还经常写文章发表在报刊,便改变了以前的看法。原来,离图书馆近一些,就可以有一颗不老的灵魂啊。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友在朋友圈里晒出家门口“泉城书房”的照片,即社区看书、借书的新场所。高颜值、高科技、高水平的场馆,引来很多人的围观和艳羡。“泉城书房”什么时候开到我家门口?一时间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幸福之问。据了解,今年济南市将建设12座“泉城书房”,这也是“书香泉城”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个性化发展趋势,图书馆的打开方式也变得多元起来。日前,上海博物馆试点夜间开放,夜游博物馆引得很多人争相体验。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图书馆夜间开放也会成为一种潮流,全民阅读不打烊,随时随地来读书,让图书馆焕发更大的文化脉动和公益属性。

新闻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9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