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数字化:把古籍“搬出深闺”亲近读者
发布时间:2024-03-28

近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二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和第六届海峡两岸古籍保护论坛在厦门召开,130多位古籍保护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协会理事和授权代表参加会议,共同为做好古籍保护建言献策。

这场会议选择在厦门举办,可以说与厦门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关。在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古籍保护中心)的努力下,这几年来不少珍贵古籍经过精心修复,焕发新光彩,流传千年的古籍走入大众日常生活,不再是一副被束之高阁的“高冷”模样。

多措并举保护古籍

“90后”的邱俊达是厦门市图书馆最年轻的古籍修复师,去年刚刚入职。入行时间虽不长,但在老一辈古籍修复师的“传帮带”下,也已渐渐上手,参与过《闽中金石略》《吾学录初编》《俞大猷年谱》等古籍的修复,目前正与厦门大学合作修复民国《厦门市志》手稿。在许多人看来,这份工作或许有些枯燥乏味,但邱俊达却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说:“工作有一定挑战,但每当完成一部古籍的修复,都特别有成就感,仿佛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邱俊达的师傅柯菁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十多年,让她最难忘的一次修复经历,是在去年和同事杜亚平(现已退休)历时三个多月共同完成修复《渡江书》,并扫描、影印供出版使用。由于年代久远及遭受虫蛀等,这部古籍原件最初破损严重,翻都翻不开,而在古籍修复师的“妙手回春”下,《渡江书》焕发新生。

除了注重让古籍仿真再现,厦门市这几年还积极开展古籍的出版、研究和利用工作,例如加大对古籍点校流传的力度,整理出版厦门地方古籍。如厦门市图书馆以未开发的、现存厦门地方古籍为底本,对这些古籍开展点校注释工作,现已重新排印出版《晃岩集》《厦门古籍序跋汇编》等19种22册的《厦门文献丛刊》。

数字化为解决古籍收藏与古籍利用这个矛盾提供了契机。近年来,厦门也在推动将古籍地方文献数字化,让古籍从纸页“搬”到网页。厦门市图书馆典藏部负责人秦素娥告诉记者,该馆自建地方数据库“厦门记忆”,已扫描古籍线装书114部25754页,读者可在市图书馆局域网内免费阅览。

形式多样宣传古籍

目前,厦门古籍存藏单位主要有5家,分别是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同安区图书馆、集美区图书馆、集美大学图书馆。全市共藏有古籍12万多册,以闽台地方文献为特色,其中有26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厦门大学图书馆还获批成立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厦门大学传习所。

“古籍并不是不可亲近的。”厦门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红秋说,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宣传古籍保护,厦门各古籍存藏单位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古籍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古籍的保护意识。

举办“古籍+展览”,展示文化魅力。不定期开展专题文献、图片展览,如厦门市图书馆举办“郑成功研究基本史料小展”“再现《钦藏英皇全景大典》”,同安区图书馆举办“保护历史根脉 留住共同记忆——同安区图书馆珍贵古籍展”等。

开展“古籍+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文化。如,组织古籍传统技艺体验走进社区、校园,让大众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

开设“古籍+课堂”,传承古籍技艺。厦门大学图书馆与厦门大学历史系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协力培养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

新闻来源:《厦门日报  2024年0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