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上海书展:打造金融危机下的“灵魂加油站”
发布时间:2009-08-19

        这几天,上海“笼罩”在一片浓郁“书香”之中。

        13日至19日,全国470余家出版发行机构在上海吹响“集结号”,10万余种图书、近400场遍及全市的文化活动,名书荟萃、名人云集……金融危机下的“2009上海书展”,正释放出独有的魅力,成为真正贴近生活、愉悦大众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的一场阅读狂欢

        2.3万人次,271万元;2.8万人次,347万元;4.2万人次,545万元……“2009上海书展”开幕以来,进场人次和每日销售额节节攀升。14日至15日两天,书展按惯例推出“夜市”,也吸引不少读者“挑灯夜战”,久久徜徉……

        经济界有“口红效应”一说,指经济不景气,反而会促进能带来心灵慰藉的小型消费。金融危机下,当人们对物质生活享受或有犹疑之时,寻找“精神家园”的渴望显得愈发强烈。

        16日是星期天,一早已有不少读者前往上海展览中心排队等待入场。这一天,上海书展有大大小小的讲座及签售活动近百项:既有季羡林先生的纪念专场,也有日本知名作家渡边淳一的签售会,甚至还有便民的养生小常识发布。从传统京昆戏曲赏析,到“80后”的网络文学,不同的主题,可供读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淘书、品书、抢购特价书,对于上海市民而言,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乐事。摩肩接踵的书展客流中,戴着眼镜、手拿放大镜的白发老者正细心鉴赏某本新书;一手抱着孩子的父亲,另一只手正在翻书;身怀六甲的孕妇为了“胎教”专程跑到书展上“充电”。人们推着手推车,提着购书篮,翻看书页时神情专注,时而露出笑容,还有个别的“书迷”废寝忘食,恨不得“与书共眠”……

        在书展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偶尔也可以发现陈子善、江晓原等知名学者的身影。这一回,他们不是来签售或演讲,而是要特别享受一番独自淘书的乐趣。

        上海书展的“嘉年华”气氛,今年还首次延伸至申城街头巷尾。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焦扬介绍,为适应“全民阅读”和各种新兴阅读形式的需求,上海书展首度设立了区域分会场和网上分会场。“书香”不仅传递到了各区县、地铁站,甚至还弥漫到了互联网上。这使上海书展真正成为面向大众的一场文化盛宴。

打造金融危机下的“灵魂加油站”

        《终结美元》《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风暴与我何干》……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以至于在“2009上海书展”的新书目录中可见一斑。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没有退缩,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信心,所以逆势而上,敢于将具有厚重感的书出全、出齐,这是对历史、对读者负责。”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总编辑何承伟说,《话说中国》现代卷、《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中华文明同时空》等,都是集团献给新中国成立60年的大礼。

        无独有偶,中国出版集团捧出了《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典藏版)》《世界历史文库》等鸿篇巨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属江苏人民出版社,则将潜心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不断推陈出新。

        上海书展的每日销售“十强”排行榜显示:文史类图书依然独占鳌头,连续多日进入“前三甲”的包括《话说中国》现代卷等。以往略显冷门的收藏鉴赏、养生医疗、旅游探险、亲子教育等题材的书籍,如今已是各领风骚。《中国食用本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都榜上有名。在记者随机采访的50位读者中,理财类书籍相对遇冷,小说、工具书等人气更胜一筹。

        “出版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灵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说,“在今天出版行业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出版人不懂市场运作,也是有缺陷的。好的出版人,应该集文化的责任、抱负、能力和商业运作的智慧于一身。”

        在本届书展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爱心书库”捐赠1.6万册、价值30万元的图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向上海百所学校捐赠《青少年知识通》丛书。北工大出版社副社长丁文健说,出版是一项充满公益性的事业。

        在一些读者忙于“谈股论金”之时,人们在今年的上海书展现场,还能通过主办方精心准备的名家经典诵读、红歌会等新颖的专题活动中,听到琅琅的中华经典诵读声,经久不衰的老歌、脍炙人口的“红歌”声……

 孕育人文精神的“嘉年华”

        上海,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座与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紧密关联的城市。曾几何时,人们淡忘了,上海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出版的发祥地。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最初的起点都在上海。张元济、王云五、邹韬奋等中国现代著名出版家也都在上海留下足迹。

        本届上海书展开幕当天,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人民政府部市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提出:“上海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开放的姿态、大气谦和的胸怀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金融危机下,上海如何找准城市的文化定位,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上海书展是一个创新、开放的“试验场”。

        令上海文化出版界啧啧艳羡的是,前不久闭幕的第20届香港书展,创下了7天入场90万人次的“爆棚”纪录;还有,台湾知名的诚品书店,即使在凌晨时分依然人气旺盛。进入第6年的上海书展,也试图借鉴台湾及香港的经验。

        连日来,在距离本届上海书展主展馆数公里外的上海图书馆,“经典3.0”海峡两岸名家系列讲座正如火如荼进行。作为书展期间最高规格的文化讲座之一,近千名男女老少在此聆听台湾作家张曼娟对“三言两拍”的现代解读,感受上海作家王安忆眼中非同一般的《战争与和平》。

        首届“上海文学周”也与上海书展联袂举行,有关“文学与城市”和“新批评史”的探讨,堪称上海文坛的“神仙会”。

        除了传承传统文化出版领域的人文精神,上海还在孕育数字出版的崛起。上海书展已连续两年特设数字出版馆,包括盛大文学在内的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参展。上海书展上,网络文学作家纷纷露面。“红袖添香”文学网站等还与传统出版业联合,不断推出系列新作。

        上海拥有中国首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先行先试”优势。统计显示,2008年,上海新闻出版行业的销售收入为760亿元,占全国的9.5%,其中数字出版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占全国的23.2%。

        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召开时,上海这座“文化大码头”有望凝聚更多的人气和文气。届时,上海书展也将成为“世博之城”的一个文化符号,一场人文精神的“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