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深圳自助图书馆 ATM机:吐的不是钱,是知识
发布时间:2009-08-21

       只要一张身份证,一百元押金,你就可以从自助机橱窗展示的400多本图书里,挑选最多5本书。

  整个借书过程,不用去图书馆,不用迁就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也不用看图书管理员的脸色。

  24小时图书馆

  对读者来讲,深圳图书馆开发的自助图书馆更像是银行的ATM机,只不过存取的是书。

  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办一个借阅证,10秒之内就可以搞定———只需把第二代身份证给机器验证,合格之后就给机器塞一张百元纸币,作为借书押金。钞票合格后,机器就会吐出一张读者卡。可以凭卡去阅览、查阅电子书刊和数据库。

  凭卡可以从自助机橱窗展示的400多本图书里,挑选最多5本,输入架位号,等着它们从图书口出来。还书更简单。只需要把书塞进图书口,等机器确认完还书信息就行。

  整个外借过程,不需要去到图书馆,不用迁就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也不需要看图书管理员的脸色,24小时任意时间都行。

  对这个集办证、借书、预借、还书、查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深圳图书馆打出的宣传口号是“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长程焕文对自助图书馆赞不绝口,兴奋地在博客上戏称这是“图书馆3.0”时代到来。

  “图书馆3.0”是借用网络说法,严谨地说,应称为“第三代图书馆”,相对于第一代的物理(传统)图书馆、第二代的数字图书馆而言,既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借阅传统物

  理文献书籍,又可以直接查询图书馆的数据库和电子资源。

  程焕文曾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文,历数广东公共图书馆的5种模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城”模式;广州市创立的由政府主导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东莞图书馆创立的“集群图书馆”→“图书馆之城”模式;佛山市禅城区的“联合图书馆模式”。

  在程焕文看来,这些“岭南模式”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无论是理念还是发展程度,都领先于全国。这些图书馆“坚持公共、公开、公益、共享、平等、自由的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与服务理念,充分保障和实现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图书馆权利和阅读权利”,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新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复兴”。

  深圳图书馆开发出自助图书馆,又走在了广东前列。2008年4月7日,“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通过了文化部科技司组织的阶段性成果技术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自助图书馆不仅是图书馆制度的创新、服务的创新,还有提升公民素质的功能:“项目真正体现了公民权益,对提升公民素质,提升人文精神素质有重大意义,是很了不起的。”

  总觉得放书太少

  去年,深圳图书馆年文献外借量达320多万册次,每天接待读者最高曾达17000人次,这两个数据已可以让它跻身世界上最繁忙的图书馆之一。在广州新图书馆建成前,深圳图书馆依旧称得上国内最“贵”的图书馆:矶崎新设计,建馆费用达8亿人民币,占地近5万平米,设备先进。“我们图书馆,来的人非常踊跃,我们感到很无奈。”读者总是向馆长吴晞投诉:你们开放时间不够长,你们座位不够抢,你们通借通还的基层网点不够多。

  到2010年,按“图书馆之城”的规划,深圳全市图书馆藏书量将达1800万册。那么,能不能有更方便的手段、办法,让大家能够更容易读到图书馆的这些书?

  吴晞他们想到的办法是开发自助图书馆,他们在研制的时候,就没有把它当成一个设备、机器,而是当成一个图书馆,而是冲着“人文目标”去的:“我们图书馆做的事情,它都可以做,而且还比我们方便,更便捷、更周到。这就是我们的初衷。”设计伊始,自助图书馆只能处理几百本书。“我这关就总过不了。总觉得放的书太少,说图书馆,总要有几万册书才行。”最终吴晞还是放弃了“大”念头:在设计上,自助图书馆对书本的处理有个上限,一旦突破这个上限,整个机器就必须重新设计,成本也会显著提高。

  深圳图书馆最终采用的自助图书馆,是一个“适中”的规模:高2.4米、宽3.57米、厚1.5米;3个液晶触摸屏;橱窗里有400到500本图书供读者外借,其中书刊还可以按指令旋转展示;还书箱可以储存700多本读者还书。

  区区500本书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自助机又被加了“预借”功能,变成一个中转站:读者可以通过深圳图书馆的网站,从整个深圳图书馆的几百万册藏书里预借需要的一本或几本,把图书预借到离他最近的自助机;图书馆会在48小时内通过物流把书送到那台自助机,书到达时还会给读者短信提醒,48小时内到自助机取书就行。

  自助图书馆里的那500本,并不都是畅销书。针对不同的地区,里面的书也会有所侧重。比如深圳的市民中心,公务员比较多,那边的自助机里经济、管理方面的书就会多一些;居民社区,健康、养生的就成为主流;工厂附近,励志、成长的书籍就会占主体。

  根据读者借阅情况,深圳图书馆会随时对自助机里的存书进行调整。如果真有某些书在自助机里放了一周还没人借,图书馆就会把这些书取回,换上其他可能受欢迎的类型。

  各个点的取送书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书籍流通量比较小,借还的人少,就每天只去一次;有的地方则要一天跑上几次。

  钱箱满了、证卡办完了、书借光了、还书还满了,自助图书馆使用至今,这些可能的尴尬暂时还没出现。早在这些“状况”出现之前,深圳图书馆就已经从自助机自动得到反馈,直接把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

  10台机器还是全年购书费?

  概念是很“美”,只是40万元的造价还是有点令外界咋舌。10台机器,成本就相当于内地一些省级图书馆全年购书经费。

  “说我们费钱多、多花钱,是没有道理的。”以吴晞的角度看,建自助图书馆是一种“节约”。

  按照深圳“图书馆之城”的规划,要在2010年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全市人均藏书达到2册。

  这就意味着要建相当数量的基层图书馆。

  要建一个有基本功能的图书馆,至少要150平米至200平米的空间,容纳两万来册图书供浏览借阅。在深圳这样寸土寸金的高地价城市,一两百平米显然不是40万元人民币就能搞定的。

  自助图书馆占地6平米,加上周边的活动空间,十几平米足矣。地铁口、超市门口……都可以放下一台自助机。“这样等于我们不需要国土局批土地。”再有就是节约人力。一个基层图书馆要想正常开门,必须要有3到5个人。如果想24小时都能为读者服务,所需的人力更是成倍增长。而自助图书馆一开始,就是24小时服务。

  至于维修费用也并不高,都由负责研制的公司全权负责,“开始几台样机故障率高一些,后来几台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至今,深圳图书馆已在市内铺布40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范围涉及大型社区、工业区、商业区、城中村及地铁枢纽等人口稠密之处。不到一年间,自助机已办证近万张,服务读者27万多人,处理图书近70万次。

  不过,吴晞坦言,这种模式现在还只适合在大中型城市推广,尤其是像深圳、北京这样的高地价城市。至于小城镇,如果图书馆全年购书经费都不到40万元,那花费大价钱购置自助机真是无从谈起了。

  北京、上海、广州、陕西已经跟吴晞接洽过,有意向试用自助图书馆。如果使用确实方便,北京会向深圳图书馆订购300台,也学习深圳经验,将它们铺在全市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