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深圳打造图书馆之城 公共馆星罗棋布
发布时间:2009-11-15

       11月16日至20日,“首届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将在深圳图书馆召开,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成果将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11月13日下午,深圳图书馆馆长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深圳已基本形成星罗棋布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城市每一个社区。”

       2003年下半年,原深圳市文化局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新思路。2004年3月,深圳市委召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提出了大胆增创深圳的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的目标,“图书馆之城”建设从而上升为全市性、全局性的任务。围绕这个目标,深圳市文化局制定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并于同年开始实施。“图书馆之城”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即把深圳建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提供丰富资讯、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吴?告诉记者,“图书馆之城”建设自2003年启动以来的五年是深圳市基层图书馆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时期,全市公共图书馆蓬勃发展。图书馆数量方面:市、区图书馆从6家发展到9家;街道图书馆由2002年30家增加到2008年的35家,增长幅度为16.7%,社区图书馆则由2002年的140家增加到2008年的560家,几乎为2002年的4倍。图书馆业务数据显示,无论是人均藏书量、人均购书经费还是人均外借书刊文献册次、千人阅览座位都有明显增加。截止2008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已达1376.9万册。深圳大力建设电子阅览室和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基层用户点,目前全市共有129家电子阅览室,共配有1458台电脑,已建劳务工图书馆(室)近100家,全市有共享工程服务点316个。2008年,深圳市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

       目前,深圳市已基本形成星罗棋布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城市每一个社区;公共图书馆布局理念的创新,打破了我国传统以行政级别划分带来的局限,逐步确立了以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标准。

       记者了解到,“图书通借通还”服务是根据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推出的方便市民借阅图书的一项新服务,用现有借书证申请开通即可获得。其功能之一:读者可持已纳入“通借通还”体系的任一图书馆的借书证借阅任一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功能之二:在已纳入“通借通还”体系的任一图书馆所借的中文图书可在任一图书馆归还。吴?透露,全市的通借通还服务从2004年开始,最初只有宝安、南山和深圳图书馆三家图书馆,至今发展覆盖至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网络共27家图书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目前,深圳图书馆正携手各区馆全力打造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届时读者将能享受到更便捷的通借通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