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图书馆建设的体制和服务创新
发布时间:2009-11-17

      “在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深圳是输出方,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内地城市都是学习输入方”。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健在谈到国内图书馆业界合作交流的话题时表示,通过“图书馆之城”的建设,深圳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内地同行借鉴。

      “深圳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理念是领先的,”倪晓健表示,例如在全国图书馆较早推出免费服务,推出资源共享服务等。政府投资建设、为读者免费服务和人人权益平等,是深圳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特色。深圳为国内图书馆的体制创新改革提供了思路。在过去几十年间,国内的图书馆是沿用前苏联体制,按照行政区划设立,不管所在地面积和人口多少,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人口流动对原有体制构成挑战。他以北京为例,朝阳区比石景山区面积和人口都要大几倍,但只有一个区级图书馆。北京人口密集的天通苑、回龙观因所在的昌平区已经在原有地址建设了图书馆,因此就没有新的图书馆规划,造成很大不便。

      倪晓健认为,目前国内图书馆改革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例如不仅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就是在发达城市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如上海既有发达的浦东,也有发展中的区县。这就要求在建设公共图书馆时破除原有体制行政区划的色彩,通过灵活多样的分支机构,将图书馆扎根民间。“我很推崇香港的模式,”倪晓健表示,香港700万人口,通过中央图书总馆,下设五级分支机构,使得社区公共图书馆融入市民生活。在特区文化康乐署的管理下,香港公共图书馆发挥了服务基层民众的作用。

       “首都图书馆无论在理念变革、政府扶持力度还是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上,都需要向深圳学习。”倪晓健谦虚地表示,而他也希望京深合作交流,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深圳在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实践中,为全国同行探索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