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当图书馆遇见新加坡创意
发布时间:2010-08-11

        通常提到图书馆,人们总把它与严谨、秩序联系在一起,感觉上有点沉闷,有点古板。但新加坡的社区图书馆却要活泼得多。它们开在闹市里,组织丰富的活动;它们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不去图书馆也能处处还书。

       图书馆是新加坡发挥创意的一个经典案例。但除了图书馆之外,新加坡自2002年开始重点发展的创意产业正在逐渐改变几十年来一直依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经济结构。数据显示,新加坡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稳健。2008年,新加坡创意产业生产增加值为920亿新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约3.6%,就业人数为114600人。

       据说,一般发达国家的全国人口中有25%~50%为图书馆会员,但在新加坡,这个数字却只有22%。于是新加坡政府和教育部绞尽脑汁思索如何让国民多去图书馆、更爱看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发出了看似与图书馆相悖的无数创意。还一不小心,被作为一个经典案例,写进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课程。
  
  把图书馆开在商场里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常常选择人流大的地方,比如地铁站附近、购物商场等闹市区。人们逛街逛累了就可以直接走进图书馆,挑一本自己爱看的书籍。这里没有密密麻麻的椅子和桌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干净厚实的地毯,既节约空间又为读者提供席地而坐的随意。而如果希望更小资地消磨时光,则可以去图书馆内设置的咖啡厅里看书。

       在新加坡图书馆,读者享有的不仅是简单的借阅服务,他们与图书馆之间也不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图书馆设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目的就在于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引导读者更多地利用图书馆。

       这些活动形式非常多样。较大的公共图书馆中都设有活动空间,用于展览、表演、讲座、书谈等活动。针对不同行业的读者,图书馆会有一些专题读书会。比如为老年人准备的保健主题读书会,为家庭主妇准备的烹调主题的读书会等。

       对于孩子,新加坡图书馆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创意。有一位2008年参加中新两国图书馆交换馆员活动的女孩,特别提到新加坡图书馆里有一项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活动——讲故事。这一活动定期举办,由经过训练的图书馆员或社会专业人事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故事来讲。“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活动的现场,但从活动室满是卡通色彩的设计、可爱的道具以及活动的节目单,已经可以想见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场景。”这位女孩在回国后的总结中如此写到。当然,对于妈妈们来说,孩子们在这样的图书馆里既可以翻阅图书,又可以听故事、绘画、做手工;而她们自己也可以安心地逛商场。

       把购物之“动”与阅书之“静”结合在一个空间里,新加坡也把图书馆转变成了广大民众的时尚好去处。记者采访时遇见一个刚去新加坡工作不久的中国女孩,女孩告诉记者,图书馆是周围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一致称赞的场所,而且会推荐每一个新来的同事都去看看。

       曾任新加坡图书管理局首任局长,现任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局长的谢德谦向记者这样概括他们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的两个经验:“第一是利用科技,将图书馆数字化经营,如使用RFID的技术,有效地处理数以万计的藏书,通过网络服务,实践电子图书馆的构想;第二是打破旧有的观念,以新的理念经营图书馆,例如在人潮多的购物商场设立图书馆,在图书馆内设置咖啡厅,让年轻人在图书馆演唱、玩band等,借助不同的馆主题,迎合不同民众的需要,把图书馆打造成民众的时尚好去处。”

       1995~2004年,新加坡引进了前卫创新的技术与运作程序,成功使图书馆摇身一变为不仅汲取知识,而且感受时尚的场所。到了2005年,全新加坡永久居民加上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共484万,其中图书馆注册读者达到200万(全国人口50%以上,3~70岁人数的75%以上,有正常阅读行为能力的80%以上),读者到访人次3000万,读者人均到图书馆15次以上。借阅册数2600万册(人均借书13册),咨询人次230万次(人均向图书馆咨询1次以上)。2006年新加坡图书馆的到访人次达3738万、图书借阅量达2884万册——即平均每个新加坡人一年到图书馆借书达到7本。
  
  创意大产业
  
  图书馆是新加坡展示创意的经典案例,但创意的成功不止于图书馆,新加坡政府早在2002年就公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报告书,开始为发展创意产业进行规划。对于几十年来一直依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以投资经济战略为主导的新加坡而言,创意产业被视为未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创意产业”指“源于个人的创造力和技能并通过对知识产权加以开发、利用的具有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潜能的产业”,是世界进入以高新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一个崭新的产业。据2002年的统计,新加坡创意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约为48亿新元,从事创意产业的公司有8000多家,从业人员7.2万人。

       当年9月,“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报告书公布后,新加坡把创意产业细分为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三大类,希望借三管齐下,推动创意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具体而言,报告书的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将新加坡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翻一番,即从2002年全国GDP3%的占有率提高到6%,并且树立起“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

       为此,新加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创意专才的培养方面,新加坡根据创意才能发展的不同程度,从各级教育体系入手,在教育中融入与艺术、设计和媒体相关的内容;计划与国际顶尖学术和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合作,设立“艺术、设计和媒体”大学课程以及媒体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创意智囊团。目前,新加坡一些理工学院纷纷开设影视动画课程,一些大学也设立了音乐学院和人文学院。2007年,政府投资8000万新币(约合4亿人民币)开办国家级的艺术学校,培养年龄介于13~18岁之间有艺术才华的青少年。

        在培养公众创意审美观,激发创造力方面,政府通过鼓励公共设施采用新奇设计、开展“艺术百分比计划”(即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制作或购买可在公共场所摆放的雕塑、绘画、艺术装置等艺术作品,负责对公共场所的艺术品进行维护以及参与其他公共场所艺术品项目)等试图让公众耳濡目染何谓创意。在发展战略公布的第二年,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就曾与“麦当劳”合作,在新加坡著名旅游景点“鱼尾狮公园”长期摆放多个可供游人休息的坐椅,这些坐椅设计独特、色彩艳丽,有的还融合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既是公共设施,又是艺术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推动媒体产业发展方面,新加坡建立了高水准“媒体开发区”,为技术人才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施行税务奖励机制,鼓励企业或个人对核心媒体版权进行投资;与私人公司共同建立“媒体借贷基金”;吸引风险资本家和媒体信贷公司开发新加坡媒体业;建立媒体版权注册机制等。近几年来,新加坡媒体内容和数字软件已进军全球市场,他们的电视节目在70多个国家播放,数字媒体软件被21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用户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加坡媒体产业已经把眼光放向海外,但实际上其生产能力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记者在采访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时,对方表示,新加坡每年引进约16000个影碟,800部电影和5500份报章和杂志,当地人可观赏300多个地面和电缆、网络协议电视台。相对的,新加坡每年仅生产大约60部短篇和长篇电影、经营7个免付费的地面电视频道,出版几十份报章和杂志。“因此国人在媒体方面的消费能力确实高过国内的产量。”该负责人表示。

       这一系列政策之下,数据显示,新加坡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稳健。估计在2003~2008年间,创意产业的增值每年平均增长约6%。同一时间,就业人数每年平均增长4%。根据2008年的数字,新加坡创意产业生产增值为920亿新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约3.6%,就业人数为114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