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世界图书馆大腕集结杭图
发布时间:2010-08-28

  阿根廷著名作家,也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前馆长博尔赫斯,对天堂的猜想是:“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两天,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图书馆业专家聚集在杭州图书馆,围绕“城市生活与图书馆服务”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图书馆与多元文化服务、图书馆与社区建设、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支持创新与战略决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这些国际图书馆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实创新举措或者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强大的头脑风暴,为我们描绘了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场景。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截至2009年,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有2850个,其中城市图书馆358个,县级图书馆2491个。此外乡镇(街道)文化站38736个,村(社区)文化室246780个,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关于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壮大,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和世界图联主席艾伦·泰塞之间有一个简短而有趣的对话——

  周和平:您对中国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

  艾伦·泰塞:(大笑)我觉得,应该是中国的图书馆给我一些建议才对。中国可以让全世界的同行来分享经验。

  其时,艾伦·泰塞刚描述完她在杭州图书馆的所见所闻:先进的自助借还设备、高保真的发烧级HIFI音乐体验、看似密集的却安静流畅的借阅区、带着手提电脑在阅览室里无线上网的读者群。她毫不吝惜对杭图的溢美之词:先进、高效、人性。

  开放面积达40000平米的杭州图书馆无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图书馆的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半小时前,周和平的主旨报告中刚将之称为“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标志”。

  他同时也提到,目前中国的图书馆业发展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要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城市规划,服务人口在20万以下的,应建设800-4500平米的小型图书馆;人口在20-150万的,应建设4500-2000平米的中型公共图书馆;人口在150-1000万的,应建成20000-60000平米的大型图书  馆;  

       第二,要建设覆盖广泛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将图书馆真正成为人们“身边的”图书馆;

  第三,要建设传输快捷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满足公众通过网络获取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是人们能通过手机、互联网等身边的新媒体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后者: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软硬件平台已经初步建成,数字资源保有量达414TB。今年,该图书馆的资源将陆续推送到全国2940个县和一批城市社区。同时,国家图书馆正在打造新媒体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其目标就是使全体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地利用手机、电视、互联网,以及其他离线方式使用国家图书馆,从而使数字图书馆的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周和平说,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达到35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预计2020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住在城市。所以在此背景下讨论城市生活与图书馆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球图书馆的未来:更专注于用户需求的个人化服务

       “图书馆一直是技术的受益者”,艾伦·泰塞说,因此,在技术创新的将来,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和理念,将是图书馆的走向。图书馆应更多地关注用户的需要,关注用户个体及其所在群体的特殊情况和环境。图书馆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服务,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系统。
换个说法:定制服务。

       这种以人性化为出发点的个人服务,毫无疑问将有面目繁多的表现形式。艾伦·泰塞描述令她印象深刻的图书馆,有的宛如一个“社交场所”:

  图书馆必须通过自己的超前服务来对这种变革作出反应,应采用创造性的新型服务方式和手段来对创新作出自己的贡献。图书馆介入社会要达到一个所谓“无处不在”的程度。信息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特点使得图书馆每天需要保持24小时的对外开放,因为人们现在几乎已经可以在任何地方上网。

  这其实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和理念,即图书馆应更多地关注用户的需要。

  艾伦·泰塞说,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图书馆一直是技术的早期受益者。为使信息的发布能够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很早就在用网页来展示和传播内容。而现在,图书馆业界正在快速地掌握通过移动设备传播网络内容的技术。

各国图书馆的掌门人继续这个话题:

       未来,公共图书馆将会什么样?无论说哪种语言,都能自如地在这里找到你需要的资源?

  全球170多个国家7000多所图书馆,都是你的信息库?

  一个谈论艺术、历史、音乐的社交场所,你的超级大书房?

  互联网时代,还需要图书馆吗?

  对于摆在眼前的这些问题,日本图书馆协会理事长盐见升、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馆长Inga Lunden、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等都一一作了生动的描述,并给出了相同的答案:网络的世界,多元的未来。

  在今天的信息和网络世界里,所有具有生命力的图书馆都会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把镜头拉近,杭州图书馆馆长禇树青已经为我们身边的“平民大书房”绘出了蓝图——

  杭州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再单一地以借阅服务为主,而将形成以咨询服务为主导、提供知识援助和智力扶持的新服务模式。前者主要针对高端用户提供学术咨询和文献咨询服务,后者则面向普通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比如培训读者、指导学生课堂作业、文献提供等。

  杭州图书馆将是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场所。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里交流思想、阅读文化,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杭州城市精神的象征。

  杭州图书馆将开拓新职能,发展信息制作与传播。一方面,变信息的保管者为信息的编辑者和出版者,在传统出版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在文献出版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渗入电视传媒业,将电视等商业媒体不愿发布的人文等专业性信息在数字图书馆中发布,成为传统媒体之外的又一信息发布场所。

  未来,禇树青相信,公共图书馆一定能够成为除报纸、电视之外的市民“第三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