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明年底 成都市图书馆至少设70个分馆
发布时间:2011-09-18

        今年6月,我市顺利进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获得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资格。据了解,成都是全国唯一入围名单的副省级省会城市,此次获得创建“入场券”,是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又一突破。记者昨日获悉,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5)》,标志着成都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体战”正式打响。

  发展战略

  规划实施“文化之都”

  家庭人人有爱好,街道周周有集会

  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表示,规划实施“文化之都”行动,是我市的文化发展战略。我市的“文化之都”行动包括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行动,实施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行动,实施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行动三个方面。按照《规划》,我市首先将实现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目前,这个“零门槛”已经基本实现。

  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我市所有一级馆(文化馆、图书馆)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其中成都图书馆不少于80小时;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其中成都市文化馆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朱树喜表示,这一目标将在2012年内实现。2012年底,经过专家评审后,达到创建标准的示范区将由文化部、财政部进行挂牌。

  朱树喜告诉记者,成都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创建达标,更着眼于通过“文化之都”的建设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我们将持续实施‘幸福成都·美好家园’文化成都行动,力争在2015年实现90%的城市居民、80%的农村群众有一项健康向上、经常参与的文化爱好,在全市形成‘家庭人人有爱好,社区天天有活动,街道周周有集会,区县月月有赛事,城市季季有晚会,全市年年有节庆’的生动局面。”

  发展主线

  围绕“四个落实”

  成都博物馆新馆明年建成

  按照《规划》要求,我市将以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绩效评估为主线,围绕“四个落实”,形成具有成都特色并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形成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活动室等为支撑,常年按要求正常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体系。其中,2012年,完成成都博物馆新馆建设。2013年,完成新声剧场、金沙旅游实景剧场、杂技剧场建设。将成都美术馆、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音乐厅、成都大剧院、川剧艺术中心三期工程、成都市文化馆多功能剧场等市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纳入建设规划。

  在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方面,《规划》要求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每个村(社区)聘用1名宣传文化辅导员,发展不少于3名社会文化志愿者。全市建立上万名志愿者行动队伍,常年服务于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人数不低于80%。依托党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织文化局长、处长、馆长、站长和各类骨干培训。县级文化单位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5天。

  除了自身队伍建设外,成都市文化馆每年开办2期市民学校,每次开班不少于50个。各区(市)县成立群众文化协会,开办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分校,扶持1支艺术团队。每个乡镇(街道)组建1支以上由文化骨干组成的特色文化队伍。

  塑造品牌

  打造五大“之城”

  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达100%

  在《规划》中还尤为强调了“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其中明确列入《规划》的项目包括五大“之城”的建设。其中,广场之城是以“民俗闹春、音乐消夏、欢歌庆秋、劲舞暖冬”为主题,开展“成都文化四季风”广场文化活动。每年开展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0次、中型广场文化活动100次、小型广场文化活动1000次,各类群众广场文化活动10000次,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达100%;非遗之城通过持续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主题博览园,重点帮扶一批非遗传习所,进一步聚集非遗资源,丰富城市文化魅力;博物馆之城在进一步提升市级国有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县级国有博物馆,积极建设成都民办博物馆“一中心三聚落”(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大邑县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龙泉驿区洛带民办博物馆聚落、都江堰市青城山民办博物馆村落);图书馆之城通过建设成都图书馆新馆,积极推进成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开展公共图书“通借通还”工程和村(社区)流转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创意之城则以“成都东村”建设为龙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朱树喜表示,城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成果共享。有关部门将加大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建设,2012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资源不少于30万亿字节(TB),全市服务点在线无故障运行率达90%以上,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到2012年底成都图书馆在全市街道、社区、农村、农民工子弟校、残疾人学校、部队、机关、监狱等地设立分馆不少于70个。成都市文化馆在全市建设50个基层文化活动示范点,有关部门将每年采购1000场以上的文艺演出送到基层、农村,提升城乡群众艺术修养和文化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