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4年后公共图书馆建设将媲美香港
发布时间:2011-11-03

       “与广州相比,其常住人口是深圳的1.2倍,但文化馆数量是深圳的2倍、文化站数量则是深圳的3倍!”尽管深圳福永民工街舞团上了春晚,但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小培昨日率市人大代表到宝安区福永万福广场、福永文体中心等地视察全市群众文化时仍发现,深圳面临“基层文化设施不够、文化人才素质不高、公共服务经费投入不足”等困境,副市长吴以环表示,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掀起第三轮社会群众文化高潮,并对老年人和残疾人文化需求进行特别关注。

“提升城市竞争力,过去主要用经济手段,但现在文化手段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软实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同时,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精神的需求就被凸显出来。否则人就容易浮躁,思想容易混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小培说,深圳文化活动有很多特点,一是年轻,意味着城市的人非常有活力,所以文化需求很旺盛;二是移民城市,意味着文化的多样性,所以文化创新的特点非常鲜明,但也产生家园意识比较薄弱,文化的凝聚力相对较差等现象;三是人口流动性大,人的文化底蕴不是特别深厚,需求与其他城市不一样,这就是“特区文化”。

据市文体旅游局介绍,近年来,深圳每年平均举办演出2400多场、展览2200多场、各类广场文化活动上万场,受益观众超600万人次。目前,深圳全市共建成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公共图书馆(室)631个,各级各类文化广场381个,各类博物馆26个。其中,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基地的文化馆,设施功能日益完善,全市637个社区已有532个建起文化活动中心,达标社区图书馆536个;建成文化广场381个。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近200多个注册民间文化社团,成员超过10000人,专业人员约2000人。

“深圳以群众文化为主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走在前列,群众文化活跃,但也存在原特区外相对滞后、投入不足等问题。”闫小培表示,深圳土壤空间不足,应提高现有文化空间的利用率,并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惠民共享文化产品。此外,深圳今后应加强社区组织文化活动的能力建设,“因为人是流动的,但他最后落脚一定是在一个社区”。

副市长吴以环对此表示,下一步市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对全市文化设施等进行全面梳理,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掀起第三轮社会群众文化高潮。据悉,深圳将全面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到2015年全市新增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机,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由目前2册增加到2.3册,读者持证率超过10%,公共图书馆建设接近香港和发达国家城市水平。

■难点剖析

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新亮:

深圳群众文化建设面临三大困境

尽管深圳群众文化总体形势趋好,但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新亮仍直言,面临三大困境:基层文化设施不够健全,设施分布不平衡和人才素质不高。

基层文化设施不够健全

“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基层文化设施不够健全。首先由于深圳人口增长过快,文化需求明显大于供给,文化设施上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深圳现有57个街道中仍有福保和华强两个新建街道未建街道文化站,一些街道文化站的设施相对落后,难以发挥功能。截至目前,全市637个社区中仍有101个社区没有建社区图书馆,105个社区没有文化活动中心(室)。”陈新亮说。

其次,设施分布也很不平衡。陈新亮表示,因受分级财政限制,文化设施主要以行政层级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对人口因素和市民的实际文化需求关注不够,从而造成文化供给和需求产生严重倒挂,人口规模较大、外来人口聚集的宝安、龙岗、罗湖等区域文化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另外,部分场馆存在被挪用侵占的情况,部分街道和文化站领导对文化站的作用认识不够,公共服务意识不强,个别街道文化站场馆的有效使用面积逐年减少,将本该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活动阵地改作他用。”

人才素质不高则是当前深圳群众文化的另一软肋。陈新亮直言,部分单位还存在减少或者占用文化事业编制的现象,由于临聘人员占文化服务人员总数的近六成,比例过大,从而导致服务水平偏低。“临聘人员工资较低且没有保障,全市文化馆站聘用人员比例大大高于编制内人员,聘用人员薪酬过低,平均月薪在2500元左右,难以聘到合适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也难以留住人才。”陈新亮说,目前深圳一个文化馆内一般副高以上只有2—3人,中级以上只有5人左右。

此外,公共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在全市区级以下文化事业单位中,区一级还相对较有保障,而接到文化站的经费保障相对较弱。”陈新亮说。

建议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由区统一安排

针对这些问题,陈新亮建议尽快出台《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深圳未来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力争实现每10万常住人口至少拥有一个街道级公共文化设施,每3万人常住人口至少拥有一个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的目标。“同时,探索行政区域型与功能区域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模式,积极在工业厂区、屋村、社区会所开辟文化活动场所,鼓励民间文艺社区进驻上述场所开展文化活动,形成覆盖行政性社区、厂区和大型屋村三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在人才改革方面,陈新亮建议深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和资金由区级政府统一安排,推动制定基层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保证街道文化站编制不少于5人,不得挪作他用,并由区财政保证人员工资和基本活动经费和资源购置费。“社区、工业区文化阵地的人员可采用多种形式解决:一是聘用制,由区财政给予固定经费(员额),区图书馆或者街道文化站选聘;二是委派制,由企业从本单位挑选人员出任管理员,经费由企业解决;三是义工制,即从社区居民或工厂工人中招收文化义工,充当义务管理员。同时,推动设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在每个社区配备1人,解决基层图书馆、文化室人员短缺的问题。而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期满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实行定向招录。”

此外,深圳今后还将加大社区扶持,鼓励设立民办非企业文化社团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奖励、资助等方式引导其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按照一个艺术门类扶持一个品牌团体的思路,扶持一批民间专业性文化组织和团体,加大对社区基层文化社团的资助。“公益场馆资源也要逐步向民办社团开放,为其提供排练、展演场地,为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辅导和服务。加大社区、工厂文化社团的培育,通过遍布基层的文化社团活动带动基层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陈新亮说。

■代表声音

“公民道德建设应融入文化活动”

“富士康连跳事件、近期的佛山小悦悦事件都反映了在心理健康和人文道德建设上的缺乏,文化建设不应只考虑到设施建设,更要注重软件建设。”昨日,不少市人大代表也对深圳群体文化发展进行了讨论,并认为群众文化要“软硬兼施,神形兼备”。

“每次关于文化方面的汇报都大同小异,但整个报告里就完全没有提到人文修养的提升、人文道德建设、心理健康建设等内容,而这恰恰是文化方面需要高度重视的。文化不是跳跳舞、唱唱歌,而是软件建设。”市人大代表朱玉童说,不应只考虑文化的基础建设。

朱玉童还现场拿出一封市民快递给他的投诉信给宝安区副区长,信上反映市民在龙华街道办的文化广场跳舞或进行娱乐活动时,被人驱赶,甚至被拔了电线之类,希望政府规范广场舞蹈,而不是打压。

此外,市人大代表陈洁还直言,文化精品拿奖与否其实与市民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让市民能免费地、低成本地看到这些群众文化精品。“应鼓励文化产品无偿提供给市民。”市人大代表罗烈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