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社区图书馆怎样走出深闺
发布时间:2011-12-16

       近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市一些社区图书馆,虽然每个社区的图书馆都定时向居民免费开放,但绝大部分社区的图书馆都“形同虚设”。图书数量少、品种少,环境差等因素,使得社区图书馆变成乏人问津的“鸡肋”。

  图书陈旧 “门庭冷落”

  在武侯区九茹村社区街道办事处二楼,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里面的光线比较暗。在墙角处的一个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图书杂志,一旁还有两台陈旧的电脑和十多张凳子。记者发现,由于长时间没人翻阅,书上落满了灰尘,不少书籍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桌凳上也布满灰尘。

  社区图书阅览室是免费为居民开放的,还可以在这里上网。九茹村社区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平时到这里来的人少之又少,只有一些等待接孩子回家的老人会到这里看书、聊天,消磨时间。”

  “我平时都是去书店看书、买书,那里的书又多又新。”张大姐说,一次去社区办事的时候偶然发现里面有个图书室,当时还好奇地翻阅了下,她想找的养生方面的书都没有。从此再也没去过。

  记者仔细翻阅了一下架上的图书,最近几年的畅销书一本也没有,文艺书籍很少,保健类、教育类书籍屈指可数,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也难看到,社区建设、农业种植等书籍摆放在里面勉强“充数”。办公室人员很无奈地说,这些书都是些“老掉牙”的书,哪个会看呢?有时候一个月才有一个人来借阅。

  社区图书馆沦为摆设

  记者走访了其他社区的图书馆,面临同样尴尬境地的社区图书馆数量不少。采访中,多数居民表示没到社区图书馆借阅过书,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有社区图书馆的存在。

  玉林街道图书室工作人员张小姐说,玉林街道及社区约有120000册图书,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社区领导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如,玉林街道及其辖区内的8个社区图书室现在已经采用“一卡通”,实现通借通还。这意味着居民在倪家桥社区借了书,可以在玉林东路社区还书。今年8月,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5)》,指出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将具备流动服务功能,各区(市)县区域内将实现公共图书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流转和“通借通还”。

  “即便如此方便,来社区借书的人还是很少。现在的年轻人都用手机、电脑看书了,或者去大型书店,谁会来这里看书呢?”张小姐介绍说,社区图书馆也曾“风光”过,不过只是昙花一现。在开设社区图书馆初期,很多居民到这里来看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阅览室仍然保持原样,图书没有更新,居民的“新鲜感”也没了,社区图书馆变得冷清起来。

  玉林街道办事处一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成都大型图书馆不少,但考虑到图书馆所花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建设社区图书馆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社区图书馆离家近了,离读者却很远。”若不解决书籍丰富性、定时更新以及图书管理的问题,那么社区图书馆难免沦为“摆设”。

  社区图书馆如何走进居民生活, 如何让“藏”在“深闺”里的社区图书馆大方走出来,走进居民的生活,成为社区真正的文化活动中心,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很多社区工作者都认为,相关部门应把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延伸到社区,或者尝试建立起共享的电子浏览等新模式。

  “不能让社区图书馆成为散沙,政府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划,把资金统一起来。”一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资源、图书资源,从而让书籍在整个城市“流动”起来。同时,社区图书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居民。如开展市民文化论坛,针对社区热点问题,结合居民自身情况进行引导。“在图书更新方面,应该征求居民的建议和意见,提供更多居民喜欢、想看的书,这样不仅能提高社区图书馆的借阅量,还能真正解决了居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