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长春图书馆“馆中馆”今年底完成改造
发布时间:2012-02-12

         昨日,长春图书馆2011年度优秀读者、2012年度优秀春联作者表彰大会在长春举行,会上对评选出的25位优秀读者和84位优秀春联作者给予了表彰和奖励。

  读者活动>>

  年参与人数达10余万人

  “热衷公益年年征联弘扬传统文化,竭诚服务天天开馆促进社会和谐。”大会上,一位优秀春联作者获得者,现场回赠给长春图书馆一副对联。来自长春大学的刘吉山老师作为年度优秀读者,他呼吁,在当下这个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享受着来自于网络和高科技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来放飞自己的心灵和想象,陶冶自己的性情,保留一份悠然的意趣。

  据介绍,2011年长春图书馆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取消了所有的收费项目。通过免费服务,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阅读热情,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全年共计开展各种读者活动183次,参与人数达10余万人次。2012年,长春图书馆以休闲假日和纪念日为主线开展读者活动,“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科普宣传周”等主题活动,贯穿全年。

  总馆改造>>

  增设“馆中馆”及活动区

  据介绍,2012年长春图书馆总馆修缮改造工程将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改造完成。本着简洁大方、节能环保的原则,秉承服务模式开放、资源布局开放、技术平台开放的服务理念,采用大开间的空间格局、引进自助式的借还设备。

  长春图书馆馆长刘慧娟说,各层阅览区将打开各个阅览室的隔断,形成大开间、多元化、多功能的服务格局,在每个阅览区都设有阅读区、休闲区、上网区、自修区。还要增设音乐图书馆、动漫图书馆、玩具图书馆等不同内容的“馆中馆”,以及市民活动中心,扩大未成年人活动区、视障读者服务区、会议中心、多媒体服务中心等,改造后的图书馆将成为集科技、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知识共享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争取到2012年10月,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1册以上。

  设立分馆>>

  覆盖长春市273个社区

  2012年长春图书馆将继续按照长春市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推进分馆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的发展建设,稳步推动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更多市民对协作图书馆文献及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配合长春市政府、长春市文化局推动区图书馆以及社区图书馆建设,推动长春市五个区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图书馆建设标准,并基本实现社区图书馆低标准、广覆盖的目标,即长春市273个社区均有图书馆,并选取硬件设施条件成熟的20个社区图书馆,进行示范点标准化建设与改造。

  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与农家书屋捆绑建设的管理机制,争取实现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网点的100%全覆盖。通过不断深化协作图书馆及共享工程工作,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

  旧址再建>>

  建“伪满文献资料主题馆”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拟于2012年对原满铁长春图书馆进行修缮和改造。该建筑物系伪满时期“满铁长春图书馆”旧址,为还原其历史原貌,拟建立一个专门收藏“满铁文献”和“伪满地方资料”的主题馆,名为“伪满文献资料主题馆”。

  据了解,作为历史文献主题馆,既要完整系统地收藏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源,同时还要不断补充和收集现当代再版的有关伪满时期的文献和一些研究成果,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视频资源以及实物等,构建完整、系统、极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另外,作为伪满洲国时旧址,它既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一个见证和教育基地,同时还将具有参观游览的功能。修缮后的满铁图书馆将成为一座资料齐全、建设一流的“伪满文献资料主题馆”和满足铁南区域市民公共阅读需求的图书馆,同时成为全国“满洲”问题的研究开发中心。

  数字资源>>

  建标准公共电子阅览室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的普及、手机终端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进而产生了移动阅读、电视图书馆等。据透露,作为首批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示范点,2012年长春馆将合理利用国家及长春市政府拨付的专用经费,配备硬件设施等,建成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并结合实际拓展服务范围与内容,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推动全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

  同时,依托图书馆联盟云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进机关、进社区、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数字资源在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便利服务。到2012年,力争覆盖城区,辐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