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 天图简讯
  • 业界动态
  • 公告栏
  • 媒体报道
  • 活动预告
  • 在线视频
  • 预决算公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业界动态

首都图书馆馆长谈北京图书馆业:不来看书很浪费
发布时间:2013-10-12

       原标题:首都图书馆馆长谈北京图书馆业:不来看书很浪费

  首图百年·访谈

  倪晓建

  1952年生,山东聊城人。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1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2年—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系执教,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2001年起在首都图书馆任馆长。

  “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的多媒体数据记忆库”

  青阅读:首都图书馆现在馆藏多少?

  倪晓建:首图今天的馆藏是文献700万册。

  特色馆藏有两种,一是明清的戏曲、小说。过去戏曲是不可登大雅之堂的,因为首图是大众的图书馆,在首图新创馆时较为便捷地收藏了许多;二是地方文献。历史上关于老北京的一纸一片,首图肯定是最丰富的。北京区域内文献、图片、照片、文字资料的搜集,已达到研究水平。光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老照片,就有几万张。图片内容涵盖民国时期的老城墙、老胡同,还有天桥艺术、“五行八道”。此外,还有很多民国、明清时候的北京地图、碑拓。

  在这一特色馆藏的基础上,我们做了大型多媒体数据记忆库“北京记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的记忆库。除了北京,在国内,上海、广州对城市文献的搜集,也很不错。

  现在是一个大网络、大数据、大服务时代,图书馆必须面向信息技术,把图书馆武装起来,提供便捷、生动的服务。

  青阅读:如今到馆率如何?有无减少?

  倪晓建:对首图而言,自B座开放以来,日均读者超过一万两千人。相较以前,到馆率有较大提高。

  “国内第一个少儿动漫数据库”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青阅读:数字资源现状如何?

  倪晓建:首图现已有30个左右的数据库,基本涵盖百姓需要的数字化文献。譬如,包括300万种图书的数据库、1万多种古籍的数据库等等。首图的古籍数据库不仅有很多宋、元、明、清的珍惜古籍,而且数字版还有两个版本:原版处理的图像版和可以进行字词检索的全文版。1911年前的古籍,大约有17万种,传承至今的有七八万种,首图现在的古籍数据库,满足了大众欣赏、了解和研究古籍的需要。

  “北京记忆”,在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中,将是国内外读者了解北京今昔的重要窗口。根据首图的后台统计,这个数据库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

  少儿类,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少儿动漫数据库。现已有700多集,每集2至3分钟。全部免费在官网上向社会开放。以后将为儿童提供更多动漫服务。

  青阅读:首都图书馆联盟运作情况如何?

  倪晓建:首都图书馆联盟的意义,在于让北京地域内的各类单位的图书馆资源有机整合。向社会公布的十项惠民措施,也正在有序进行。

  高校图书馆,正逐渐向社会开放,并开始面向社会团体和社区街道做专题服务。

  北京将为市民提供在线信息咨询服务

  青阅读:下一步,北京图书馆业界会有什么大的举措吗?

  倪晓建:北京图书馆业接下来要做三件事:

  其一,目前体制下,首图联盟单位把部分图书拿出来,建一个储备调剂书库。集中各单位副本、多余的书,让基层挑选使用。

  其二,将建立一个联盟信息咨询网站。

  这一网站,将把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功能变成普通人的福利。这样可以发挥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能力和咨询能力。建成之后,市民登录网站提出问题,联盟单位咨询馆员将及时作答。

  其三,北京各馆馆藏精品将进行汇集展览。

  青阅读:这三项做到都不容易,第二项尤难。

  倪晓建:再难也要做。

  “北京图书馆资源丰富,但服务有待提高”

  青阅读:北京市图书馆界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准?

  倪晓建:北京作为大都市,其城市的图书馆资源丰富程度,在世界上堪称首位。这个城市集合的信息资源、专业管理人员、研究能力和水平世界领先。现在的问题,在于优质资源如何释放。这需要社会多方面配合。譬如,一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需要协调电信、城管及其他政府部门。

  尽管北京的图书馆界,在资源上处于世界前列。但就目前而言,其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从业人员水平、服务理念等方面。

  现在,政府非常注重图书馆事业,但所欠缺的是服务效率。日均到馆人数不少,但普及面不够——通俗地说,就是读书的人天天来,更多的人从来都不来。

  青阅读:世界图书馆业现在发展到哪一步?

  倪晓建:在日本,社区图书馆普及率相当高的。到图书馆读书,成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英国,提出建立“智慧城市”。落实在操作层面,就是所有的公共服务都体现在一张卡上,比如,借书、看病、买机票、坐车等功能齐备。在中国,技术上已不是问题,但整合不同机构,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青阅读:北京与之相比,有哪些图书馆的功能有待发掘?

  倪晓建:总的说来,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还不够浓。图书馆,是从纳税人的腰包里掏的钱建起来的,你为什么放弃使用它的权利呢?在这里,无论贫富,不论身份,人人平等。你不来,浪费了。

  首图百年变迁

  1913年6月京师图书馆分馆创立(1926年更名为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

  1913年10月京师通俗图书馆创立(1926年更名为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

  1917年8月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创立(1926年更名为京师第三普通图书馆)

  1927年7月原第一、第二两馆合并,为“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其名此后经历“北平特别市第一普通图书馆”、“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北京特别市公署第一普通图书馆”、“北平市立图书馆”等变更)

  第三馆更名为“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其名此后经历“北平特别市革命图书馆”、“北平特别市中山图书馆”、“北平市中山图书馆”、“北京特别公署通俗图书馆”、“北平市中山图书馆”恢复等变更)

  1946年2月中山图书馆并入北京市立图书馆

  1948年10月10日北平市立儿童图书馆成立,仍属市馆管辖

  1949年10月北京市立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市图书馆

  1956年10月更名为首都图书馆

  1957年3月19日首都图书馆迁至国子监

  2001年首都图书馆迁至华威桥南,新馆投入使用

  2012年9月首都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首图总建筑面积达到9.4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能为读者提供近4000个阅览座位,日接待能力达到2万人

  今日读者寄语

  首图,我爱您。几十年来,我家祖孙四代(92岁至6岁)有四张图书卡。

  读者 张炳荣(女,70岁)

  我今年4岁,已经是首图的老朋友了。我每个周末都和妈妈来借书,已经两年多了。非常喜欢这里。读者 赛诺(男,4岁)

  从儿童馆的少儿读者,到今年30岁的我;从国子监的古色古香,到今日数字化的现代图书馆,首图陪我走过很多年,今后会陪我走过更多年。有书陪伴的日子是幸福的,也感谢始终陪伴的几代首图工作人员。

  读者 宋 (女,30 岁)

  小时候我不明白书店与图书馆有什么不同,但首图让我明白了不用花钱也可以长知识。

  读者 王韧(女,23岁)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人身居北京是孤独的,所以很努力在这儿找一种叫归属感的东西。首图,每天9点多到这儿,中午12点下去吃饭,下午去上班,这成了我的常态。所以,在这儿找到的,就是在人群中、书中、书桌旁的一种让我觉得是“家”的感觉的东西。(采写整理/记者 朱玲 本专题组稿、采写感谢首都图书馆王海茹、陈琼、魏文婷、王琪的支持,特此致谢)

 

(来源:北京青年报)